摘 要: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群众路线已从党的一般工作方法、克敌制胜武器、独特理论创新演进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长期执政法宝和治国理政制度。群众路线之所以拥有如此崇高的功能定位,是因为其内在的价值逻辑,即群众路线蕴含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之基、力量之源和工作之方。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的问题和任务,中国共产党需要科学正确地贯彻群众路线,切实做好三个层面的相结
摘 要:从“第二个结合”视野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有助于我们把握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方向,增强文化自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精神支柱与道德传承,凝聚了中华文明的活力与创新能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同时也面临着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以及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挑战与考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领悟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日益丰富,推动共同富裕踏上新征程。为了不断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兼具政治和理论高度的新方略,扎扎实实科学地推进共同富裕。因此,为了充分理解、认识共同富裕与美好生活,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凸显了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价值。东北抗联精神源自“九一八”的硝烟,形成于东北抗日的战场,壮大于世界反法西斯阵线,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东北抗联精神过去是抗敌的精神武器,现在是新时代发展建设的思想动力,将来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将永不磨灭、历久弥新,成为中华民
摘 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方式的最新表达,是对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是中国新时代推动国家间谋得共赢发展的智慧体现、话语表达和殷切期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是我国的和平外交、共谋发展和共建环保理念在国际上的话语表达,也是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而提供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话语表达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情况新特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在梳理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要素做了系统归纳,其中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是重要抓手和着力方向。结合未来发展趋势与政策走势,从把握正确方向、构建发展环境、增强动力支撑与打造治理格局等方面,提出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科教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命题。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坚持马克思的正义观引领,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制度效能。马克思的正义观不但实现了对历史上既有正义理论的继承与超越,而且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具体来看,马克思正义观坚持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立场,不但蕴含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价值批判,而且对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批判与建设的双重价值,最终旨归于共产主义社会。将马克思正义观融入中国国
摘 要:马克思“美好生活”概念的建构离不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类”概念的把握。马克思的“类”概念是对费尔巴哈感性的“类”的超越。马克思的“类”是对象性的、社会性的,是证明人的本质的“类”,是人的真正意义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理论阐述了在资本逻辑操控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对立,正是这种对立性存在,使得人的自由活动本质丧失,失去了自由以及全面发展的前提;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