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家住在镇上的教师家属院,吃喝用度仅靠父亲一个人微薄的工资。到了夏天,各种水果相继成熟,可我只能体会夏日的燥热,无法享受夏天的清甜。不光是我,家属院的孩子们也是如此。 镇上的路旁住着一位老奶奶,她的屋旁种满了果树。夏日里,桃子在阳光下闪着光,甚是好看。可是老奶奶一直照看着那些桃树,不许生人靠近。有一天中午,我们正在大院里玩,突然一个孩子提议,趁着老奶奶午休的时候去摘桃子,其他人纷纷响应,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按照“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规划,中国人开始了飞向太空的新航程。这个极具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智慧的战略设计,就出自王永志。这一年,他正好60岁,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面对飞天路上的一系列挑战,花甲老人王永志和同事们坚持高起点发展,自主创新,奋力攻关,在较短的时间内蹚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 研制战略
一群顽皮的猴子在山里转悠,有只小猴不慎掉进一处荒僻的深井。猴王组织猴子们一个拉一个的尾巴搭成梯子,才把小猴救出来。 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猴王提醒群猴:“西山脚下的那口井非常危险,谁也不许再去那儿玩,记住了吗?” “记住了!”群猴齐声答道。 可没几天,又有只小猴落井,猴王很是不解。小猴说:“我也知道不让去那里,可心里又总想,那口井到底在哪儿?这么想着就鬼使神差地过去了。其实之前我也不常去
《回延安》一文既有直接抒情,还有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等描写的间接抒情。 [一、直接抒情]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2.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第1句运用夸张修辞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思念与热爱。第2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着能常回延安,能见到亲人,能看到延安的大发展。 [二、间接抒情] 3.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请你思考】 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考点轻松掌握】 “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回延安》是一首信天游,大量使用了比兴手法。如“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中,比喻与亲人围坐在炕上,说的话像
①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②那是一辆普通的纺车。说它普通,一来是它的车架、轮子、锭子跟一般农村用的手摇纺车没有什么两样;二来它是延安上千万辆纺车中的一辆。那个时候在延安,无论是机关的干部,学校的教员和学员,部队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在工作、学习、练兵的间隙里,谁没有使用过纺车呢?纺车跟
一、课内跟踪 基础锤炼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6分) 贺敬之离开延安十年终于又回来了,满心的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他们团团围坐在炕上,吃着méi子、油mó,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kuàng里转。十年来革命大发展,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走来也不够看!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心中:一zhǎnzhǎn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1
技法例谈 [◆阅读与探究一:][简笔勾勒法] 【阅读与思考】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节选自《驿路梨花》) 【探索与导引】 这段文字主要对一个哈尼小姑娘的外貌进行了描写:写了她的年龄、脸色、眉毛、眼睛。如一幅简笔画,仅粗笔勾勒了她的脸部线条,不过,从粗笔
2版 《夜风送来槐花香》 1.将夜灯下的槐花比作壁灯,把槐花的光泽比作玉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灯下槐花的隐约、幽清,引发了“我”对故乡槐花的怀念。 2.本文写闻到槐花香就高兴是因为作者由槐花想到了故乡,引起对故乡民风民俗的思念和怀念。同时也通过一个朋友逐渐适应城市生活,为之前的鲁莽而后悔的事情获得了领悟:人也一样,必得经历一番痛苦的蜕变才能逐渐适应。《社戏》写童年时代在绍兴乡村看社戏,写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