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蜂窝夹芯常应用于大变形-高承载结构中,开展新型结构设计和参数分析对于提高其安全性和变形能力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正弦形零泊松比-蜂窝结构的等效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在传统的蜂窝构型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橄榄形零泊松比蜂窝,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蜂窝结构开展参数分析并进行了物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橄榄形蜂窝结构可有效解决传统正弦形零泊松比蜂窝结构面内变形能力不足的问题,该研究成果在航空航天领域
摘 要:当前民用飞机的变弯度机翼主要通过机械式驱动实现机翼变形。在变弯度机翼后缘变形时,机翼蒙皮与驱动机构中驱动杆的相对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往往导致驱动机构与蒙皮变形不协调问题。为满足变弯度机翼后缘变形设计要求,本文提出一种驱动机构与蒙皮的连接结构设计方案以实现变弯度机翼后缘变形协调。通过建立变弯度机翼后缘驱动机构运动模型,分析了变弯度机翼后缘在偏转过程中驱动机构与蒙皮连接点处机构点的运动特性,获
摘 要:高马赫数下超燃冲压发动机壁面冷却通道受高热流密度影响易损毁从而导致发动机失效,研究壁面冷却通道冷却性能有利于改善受热不均匀的现象。因此,本文提出液态金属-碳氢燃料双层冷却通道,搭建了液态金属流动换热试验系统,验证了仿真试验系统具有较好的精确度。仿真结果表明,裂解反应提高了燃料的总热沉,同时也加剧了通道内的热分层现象,这是双通道燃料裂解反应带来的双重效应,且在高热流密度工况下体现得更突出;与
摘 要:等离子体合成射流(PSJ)激励器通过电弧放电产生的高速射流可以有效提升飞行器的控制效率和精度,克服传统飞行控制技术存在的响应时间长、脱靶量大和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基于唯象模型,对PSJ激励器的单脉冲射流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增大沉积能量可以有效提升射流的流动性能,使射流的峰值速度、持续时间和冲量明显提升。飞行高度的升高会对射流的流动性能产生消极影响,当飞行高度由0提升至20km时,射流的峰
摘 要:以可见光视觉传感器方案为代表的景像匹配导航方法容易受光照、天气等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无法完成图像信息的有效采集,导致导航系统误差发散。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机载激光雷达景像匹配辅助导航方法。首先,对激光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拼接激光点云数据并提取点云强度信息构建激光点云强度图像;其次,基于异源图像特征匹配方法提取激光点云强度图像与先验基准地图中的特征信息进行特征匹配;最后,从特征匹配结果
摘 要:民用飞机低频减振降噪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含包覆层型局域共振声子晶体具有出色的低频降噪性能,掌握其带隙特性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本文在单包覆层声子晶体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相同工况下双包覆层声子晶体的能带结构,对带隙的上下边界处进行了模态分析,阐述了双包覆层声子晶体产生低频带隙的原因,进一步研究了结构参数对于含包覆层型声子晶体带隙的影响情况,发现对于单包覆层声子晶体,随着包覆
摘 要:飞机结构强度测试地面试验是飞机研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保障人员安全、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在室内测试环境中提高测试效率并获取较高的机身定位精度性能,本文将双变异粒子群优化(DMPSO)算法融入室内无线定位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飞机机身室内指纹定位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和极大似然估计(MLE)算法,本文所提出的D
摘 要:航空发动机火焰筒极易出现各类损伤,因此研究其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预热温度对激光沉积修复火焰筒内壁质量的影响,使用某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火焰筒模型进行了顺序热力耦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预热基体可以有效减小残余应力的分布范围,并消除局部应力集中现象;预热后基体表面的残余应力峰值升高,分布范围增大,但局部应力集中现象减少;沉积层周围沿径向方向的残余应力峰值降低,沿径向方向残余应力随距离减小。
摘 要:为满足具有更高涡轮进口温度的新一代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长时稳定服役需求,带有环境屏障涂层(EBC)的连续SiC纤维增强增韧SiC陶瓷基(SiC/SiC)复合材料逐渐在其热端部件上得到应用。针对带有EBC的SiC/SiC复合材料在模拟燃气环境中的服役行为,本文开展了带钡锶铝硅酸盐(BSAS)体系EBC的SiC/SiC复合材料在1300℃水氧耦合环境下氧化腐蚀试验,研究其微观组织结构演变、内部缺
摘 要:针对传统的裕度评估标准难以直观地体现飞机端干扰量对发动机的控制耦合性问题,在飞发一体化架构下开展了航空发动机控制裕度及相应的评估准则研究。基于一种可以在有限频域内采用几何图解法进行控制性能改进的控制理论“几何设计法”,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发动机控制裕度定义方法及评估准则,包括构造满足需求控制裕度的控制器求解方法、评估对比不同控制器的控制裕度和评估固定结构控制器的控制裕度。以某型宽速域组合动力(
摘 要:液压阀柔性杆是液压伺服阀的关键零件,负责串连多种零组件,起到重要的连接作用。作为典型的弱刚度零件,此类零件普遍存在加工变形超差的问题。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切削加工过程中控制零件变形方面,本文主要研究17-4PH不锈钢棒料不同材料批次、热处理条件下的初始残余应力及其对加工变形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法,测量了不同批次棒料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轴向和周向初始残余应力,分析了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及材料批次
摘 要: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设施已广泛应用于机载系统中,而离散量信号作为飞机航电系统的最重要的信号之一,应用在机电控制信号、设备状态指示信号等多种场景。离散量信号具有产生电路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的特性,使其非常适合应用于机上电磁环境恶劣位置的信号传输,但这对机载离散量处理芯片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雷电防护便成为机载离散量处理芯片设计过程中的必要考虑因素。针对机载离散量处理芯片信号接
摘 要:铣削力是航空零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影响着零件表面质量和刀具寿命。针对台式测力仪在高频段测量失真的问题,本文基于逆滤波原理对实测铣削力进行补偿。首先,针对测力仪系统的结构和动态特性,对铣削力测量误差进行分析。然后,介绍了逆滤波的原理及其在铣削力补偿中的应用。此外,选择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6061铝合金开展了铣削试验,利用逆滤波进行铣削力补偿,分析了补偿后铣削力的特性。最后,通过激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