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人 被遗弃的烟村墩里,有三种牧羊人。 第一种,是王学仁这样的,他看上去就像个牧羊人。黑色的皮袄,会让你误以为一头羊站在旷野里。他双眼虽小,但完全不影响锁定一群羊的去向,被寒风长期吹拂的两腮,黑里透着青色,有点像他脚下的土地。 他站在风里,即便是没有赶任何一只羊,你也能一眼看出来他是个牧羊人,因为他满眼都是羊,或者说,他本身看上去就像一只羊。 他每天都重复前一天做过的事情,不过我不想描述
一 “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语出《易经》。书上译成:走在光明正道上,心怀善意之人可得吉祥。 我的理解则是:一个内心安宁的人,独自走在路上,格外坚定洁净。 “幽人”,内心虚静之人。 二 一直可以自古诗、优秀的现代诗中,触摸到汉语之美,并生出珍惜写散文的执念。 三 “三月去山东,春正发生。”贾平凹的散文语言,一级。 早晨喝水,拿错水瓶,喝下几口自来水。倒掉,再饮过滤水——味蕾有明显识别
一 朋友问海子去世的时间,我说是1989年3月26日。她又问他的最后一首诗,我说是《春天,十个海子》。再问写作时间,我一时语迟。 是1989年3月14日凌晨三点多钟。朋友本是数学系,跨专业考到现当代文学,勤学,这一点我不如她。她说海子选择那样的离世方式,不是3月26日那天突然想到的,而是在写到这首诗时——“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这是他最后的选择。 我忽然一阵惶恐—— 在那个血色的昏黄
一 这条老街的尾巴上,过去是个古渡,渡头有个亭子,叫“待渡”。 船要靠岸了,船工从水中拔出竹篙,篙尖上的水珠就甩进待渡亭,亭中的人并不觉得意外,脸上的水都懒得去擦,专心一意地送客迎客。 这是等待的地方,等待一条船的进出,还做成亭子的样式。亭外的斜风排浪,亭内的叮咛揖别,抛上岸的绳索,空中叫的水鸟,哪一样不是水字旁、湿漉漉?待渡,待渡,这么叫的亭子,哪里还能离开水? 这水是有来历的,这是长江
一 有一首近来很流行的歌曲,听后令人悲伤难抑: 我想天堂一定很美 妈妈才会一去不回 一路的风景都是否有人陪 如果天堂真的很美 我也希望妈妈不要再回 怕你看到历经沧桑的我 会掉眼泪 ………… 歌词质朴无华,曲调凄婉中又有一缕激越。失去母亲的哀痛、思念母亲的忧伤,自肺腑间流淌而出,真挚深沉,令人动容甚至落泪。 如果用一个“你”替代歌词中的“妈妈”,把它唱给去世的子女,当然也是适宜
盘个菩萨似的莲花腿 人说桥圪阶奶奶是从山后来的,仿佛是买来的童养媳。 “山后”,是下村乡民对比下村偏穷地方的叫法。下村桥圪阶东院两进青砖四合院,当时住了七八户,二十多口人。 一个穿堂门串起前后院。这穿堂门东西各半间小屋。土炕占了多半个小屋,差不多顶住了门后。 我认的桥圪阶奶奶,就住穿堂门西小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好像是我家搬下村第二天,我妈还是不耐寂寞的年轻样。 我立西小屋低木门墙
要是吃了那颗药丸就好了——母亲总这样说。她的叹气声不重,尾音却拉得长,像是被从肺里慢慢勾出来,幽幽地散在空气里,最后,一声一声抵在了屋顶。 那颗至关重要的药丸没有如期发放,母亲去村里保健站要过一次,恰逢保健站全员出去打预防针。吃了闭门羹之后,她忙于生产队的活儿,托奶奶领取,不知什么原因,奶奶也未达成,这事便搁下了。母亲存了侥幸,我还幼弱如邻家的小猫,药丸晚几日吃应该不打紧,且她认为保健站的人总是
一 内地游客通常会将这条贯穿香港新界九龙,并连接深圳的交通大动脉误认作地铁,这时候当地朋友就会以暗含纠正的口吻说“来香港就坐东铁火车”或者“在上水火车站月台见”。 一个游客将东铁线当作地铁线,这是因为它地铁化的乘坐方式,无须购票抢票,无须大排长龙依次进站,接受安检,也无须在候车室苦候发车。这些大凡乘坐火车必要的程序和步骤统统简化,你只需掏出八达通或买张车票就可随时进站上车。 东铁线全长仅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