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够有效减轻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然而,目前尚缺乏系统性、规范化的慢性心血管疾病自我健康管理指南。为此,《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指南》工作组依据指南制定原则和标准,构建了9个主要问题,并综合考虑证据质量、利弊权衡、患者意愿及卫生经济学因素,形成了相应的推荐意见。本指南的主要建议: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指南强调患者需主动学习疾病知识,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常见危险因素;合并慢性病的患者需关注共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时就医干预;患者要全面监测身体状况,尤其注意血压监测,识别病情加重症状并及时就医;可使用可穿戴设备或远程服务辅助监测,严格按时服药,了解药物信息,使用辅助工具记录药物情况;心力衰竭患者需定期就诊调整药物,高血压患者优先选择长效降压药,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吸烟患者应戒烟,饮酒者需控制饮酒量;患者应控制体重,适量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乐观心态,接受心理干预,积极参与家庭、社区活动,寻求社会支持;患者需重视随访,识别心血管突发事件征兆,掌握急救技能,运动康复时选择安全场所,冠心病患者配备急救包。本指南的制定可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自我管理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医疗资源消耗;同时,本指南也为卫生保健和健康管理者提供有益参考。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二仙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基于GRADE系统对研究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CD)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运用RevMan5.3及Stata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RCT研究,涉及1862例围绝经期高血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仙汤加减联合常规降压西药在提高降压疗效[ RR=1.13,95%Cl(1.06,1.21) , P=0.0004. 、雌二醇(E2)水平[SMD =2.68 95%CI(1.71,3.64), P<0.00001 ]、更年期症状疗效 [RR=1.35,95°/°Cl(1.20,1.53),P<0.00001]R≠ 改善Kupperman评分 MD=-3.42 95%01 (-4.16, -2.68) , P<0.000 01 ]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RF 1=0.19 , 95% CI(0.07,0.53), P= 0.002]。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常规降压西药组相比,二仙汤联合常规降压西药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在提高降压疗效、E2水平及改善更年期症状疗效、Kupperman评分和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多方面具有优势,安全性较高。
摘要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讨袁金声教授治疗高血压用药规律并探讨其核心方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袁金声治疗高血压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分析。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运用多个数据库,探索核心方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借助分子对接软件对关键成分与靶点蛋白进行反向验证。结果:挖掘出623首处方,包括253味中药,核心方6味中药,共有116个较高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403个,交集靶点62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靶点蛋白对接活性较好,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黄芩苷(Baicalin)结合能最好。结论:袁金声治疗高血压以“龙雷之火”为切入点结合“三焦辨证”,以平潜龙雷之火、补益肝肾为治则。核心方主要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干预高血压的防治,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血压;龙雷之火;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用药规律;作用机制;袁金声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5.17.003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分析平台(TCMSP)收集益气活血方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并利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筛选,再与通过基因名片(GeneCards)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OMIM)数据库和治疗靶点(TTD)数据库获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疾病靶点进行交集基因筛选,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互相作用分析,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学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u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获得有效成分116种,潜在靶点268个,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相关靶点分别为12481个和8571个,药物-疾病交集基因226个。经过分析得出,益气活血方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芒柄花素、木犀草素等。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潜在靶点主要有蛋白激酶B(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蛋白P53(TP53)、环加氧酶2(PTGS2)。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与糖尿病并发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中主要活性成分 β -谷甾醇与AKT1、IL6、IL-1β、TP53等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益气活血方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可能是一个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过程。
摘要目的:观察化瘀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于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化瘀丸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化瘀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瘀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SAQ)量表评分及血脂、炎症相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大承气汤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工文本挖掘方法收集大承气汤入血成分,进一步评价入血成分的药理学参数及安全性。使用PubChem数据库收集大承气汤入血成分作用靶点。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大承气汤抗脑出血(ICH)的潜在机制。使用分子对接验证大承气汤入血成分与抗ICH靶点的相互作用。结果:共获得大承气汤
摘要目的:探讨根皮素(Pht)调节音猬因子/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Sh/Gli1)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损伤的机制研究。方法:9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IRI组)、根皮素低剂量处理(Pht-L)组、根皮素高剂量处理(Pht-H)组、根皮素高剂量处理十Shh/Gli1信号通路抑制剂环巴胺组 PhtH+Cyc 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构建MIRI大鼠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m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Sh、Gli1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IRI组心肌细胞核固缩深染,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明显, TNF-α 、IL-1 β 、CK-MB、cTnI、Mb水平和TUNEL阳性细胞、细胞凋亡率及Bax表达升高,Bcl-2、Shh、Gli1表达降低( P<0.05 ;与MIRI组比较,PhtL组、PhtH组心肌细胞相对完整正常,心肌纤维排列相对整齐,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 TNF-α 、IL-1 β 、CK-MB、cTnI、Mb水平和TUNEL阳性细胞、细胞凋亡率及Bax表达降低,Bcl-2、Shh、GIi1表达升高( P<0.05 );与Pht-H组比较,Pht-H+Cyc组心肌组织损伤加重,TNF-α、IL-1β、CK-MB、cTnI、Mb水平和TUNEL阳性细胞、细胞凋亡率及Bax表达升高,Bcl-2、Shh、Gli1表达降低( P<0.05 。结论:根皮素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与激活Shh/Gli1信号通路有关。
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CIRI组、自噬诱导剂(RAPA)组、DEX十自噬抑制剂(3-MA)组,每组20只。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时,DEX组大鼠于即刻腹腔注射 100μg/κg 的DEX,RAPA组大鼠即刻腹腔注射1mg/kg的RAPA,DEX+3-MA组大鼠于即刻腹腔注射100μg/kgDEX和15mg/kg3-MA。Sham和CIRI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再灌注24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法检测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结构;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m Blot)检测脑组织LC3和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 二氢乙锭(DHE)荧光法检测脑组织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CIRI组大鼠脑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神经元细胞自噬小体数量、LC3阳性表达率、脑组织LC3-ⅡI/LC3- I 、NLRP3、ASC、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蛋白表达及ROS水平均显著上调( P< 0.05)。与CIRI组相比,DEX组和RAPA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降低( P< 0.05);神经元细胞自噬小体数量、LC3阳性表达率、脑组织LC3-II/LC3- I 均显著升高(P<0.05);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蛋白表达及ROS水平均显著降低( P< 0.05)。与DEX组相比,DEX + 3-MA组大鼠能够抑制DEX对CIRI大鼠指标的改变( P< 0.05),逆转DEX对CIRI的保护作用。结论:DEX能够改善CIRI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与诱导神经元自噬,降低ROS水平,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相关。
摘要以Ras区域相关蛋白1A(Rassf1A)/Hippo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凋亡为切入点,综述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等冠心病的作用机制。茯苓杏仁甘草汤是由仲景所创用于治疗胸痹的经典名方,该方可通过抑制Hippo信号通路,改变细胞外基质,调控内皮细胞的生长、凋亡和迁移,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通过抑制Rassf1A/Hippo信号通路的表达,减少其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治疗心肌缺血。
Research Progress of Mavacamten i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NIU Dongdong1,WANG Zhiping² 1.Changzhi MedicalColege,Changzhi046ooo,ShanxiChina;2.HepingHospitaAfliatedtoChangzhiMedicalCollge,Changi
摘要综述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前景。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是指颅脑受到外部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的脑功能受损,在原发损伤和继发损伤的作用下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因此TBI病人的脑功能保护与恢复显得尤为重要。SIRT1作为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将组蛋白及非组蛋白底物去乙酰化,进而调节细胞的多种生物过程,如基因转录、炎症反应、新陈代谢、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及自身免疫等。SIRT1在预防TBI诱导的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减少颅脑外伤后的继发性损伤。
摘要目的:分析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CHD)急性心肌缺血病人心肌细胞铁死亡的调节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CHD急性心肌缺血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基础组,每组60例。基础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基础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同时期QT间期参数、心肌细胞焦亡、铁死亡指标、血清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 96.67% )较基础组( 81.67% )更高( P<0.05 )。治疗后,观察组心肌缺血期、缺血缓解期QT离散度(QTd)均较基础组更低( P<0.05: ,心肌缺血期、缺血缓解期最短QT间期 ΩQTmin 均较基础组更高( P<0.05 )。治疗后,观察组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4(Caspase-4)蛋白、铁调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值、全血黏度高切值均较基础组更低( P<0.05) 。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有效改善CHD急性心肌缺血病人胸闷、胸痛等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抑制心肌细胞铁死亡,减轻炎症反应,效果显著。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病人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为指导临床上对该类病人心力衰竭程度的判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头沟医院心内科确诊的心力衰竭(I级或IV级)的住院病人2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70例, GFR=90mL/min )和肾功能不全组(182例, GFR<90mL/min ;根据GFR分级,将肾功能不全组分为轻度组(69例, 60~90mL/min )、中度组(65例, 30~ 60mL/min)及重度组(48例, <30mL/min 。应用双抗体免疫夹心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M型法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轻度肾功能不全组血清NT-proBNP水平和LVEF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中度肾功能不全和重度肾功能不全病人血清NTproBNP水平较肾功能正常病人升高( P<0.05) ,而LVEF较肾功能正常病人下降( 。中度肾功能不全、重度肾功能不全病人NT-proBNP与GFR呈负相关( P<0.05 。结论:肾功能轻度损害时,NTproBNP心力衰竭诊断界值无需改变;当肾功能中、重度损害时,现有的NT-proBNP标准无法用于心力衰竭程度判定,其诊断截点可能需要相应调整。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一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病人病历资料及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以及病人28d的转归。结果:总体病死率为 28.9%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评分、使用有创呼吸机、血肌酐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 ?40% 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APSⅡ评分、使用有创呼吸机、血肌酐升高、LVEF 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短期死亡有关。
摘要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HHT)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B细胞活化因子(BAFF)、骨膜蛋白(POSTN)水平与心肌损伤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HHT合并AMI病人137例作为HHT十AMI组,根据随访12个月后病人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30例)和无MACE组(10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淮安市中医院、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和门诊就诊的85例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强心汤。于治疗前后观察病人中医证候积分、一般指标(如体重、体质指数、心率、血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Lee氏心衰计分 ,6min 步行试验(6MWT)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等;于治疗8周后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记录病人6个月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LVEF、LVEDD、NT-proBNP、Lee氏心衰计分、6MWT、MLHFQ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线粒体膜电位右移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气血水理论运用益气强心汤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病人的中医证候、心功能,调节线粒体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有效、安全。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于威海市中心医院行PCI术的400例STE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入院时间分为建模组(2021年9月—2022年12月,300例)与验证组(2023年1月—2023年8月,100例).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入院并发症、实验室指标、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和谵妄评估等。分析PCI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分、独居、嗜酒、糖尿病、手术时间、低氧血症和疼痛是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95%CI(0.795,0.902)]和0.797[ 95%C1 (0.695,0.899)],建模组和验证组校正曲线显示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DCA)临床净收益较为理想。结论:年龄、STAI评分、独居、嗜酒、糖尿病、手术时长、低氧血症和疼痛是STEMI病人PCI术后发生谵妄影响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性和一致性。
摘要目的:构建预测男性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抑郁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1月一2022年12月于本院行PCI术治疗的158例男性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PCI术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将病人分为无抑郁组(111例)与抑郁组(47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男性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发生抑郁风险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男性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发生抑郁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结果:158例男性冠心病行PCI术病人中47例发生抑郁,发生率为 29.7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VEF、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急诊PCI、残余狭窄是男性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列线图模型预测男性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发生抑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 0.784L95%Cl(0.701,0.867) ],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 x2=7.363 P=0.392 。结论:基于影响男性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发生抑郁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良好的区分度与一致性。
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心脏磁共振(CMR)参数与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病人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一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LVNC病人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发生心律失常的35例病人纳入心律失常组,未发生心律失常的43例病人纳入未发生心律失常组。对LVNC病人进行心电图和CMR检查。心电图检测心房颤动、P波异常、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右后分支传导阻滞、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左心室高电压、心室预激、QRS(起始、终末)切迹、R波递增不良、异常Q波、ST段下移、T波双向、倒置、J波、T波峰末间期(Tp-Te)、校正的Tp-Te间期(Tp-Tec)、Tp-Te与QT间期的比值(Tp-Te/QT)情况;CMR测量非致密化心肌厚度(N)、致密化心肌厚度(C),计算N/C值。分析LVNC病人心电图参数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不同 N/C 值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N/C 值与左束支传导阻滞、J波、Tp-Te、Tp-Tec、Tp-Te/QT的相关性,影响LVNC病人心律失常的因素。结果:左束支传导阻滞、J波与心律失常有关( P<0.05 ;发生心律失常的LVNC病人Tp-Te、Tp-Tec、Tp-Te/QT水平均高于未发生心律失常的LVNC病人( P<0.05 );与 N/C 值 2~4 相比, N/C 值 4~6.6~8.8~10 的LVNC病人心律失常比例升高( P<0.05 ;与 N/C 值 4~6 相比, N/C 值 6~8.8~10 的LVNC病人心律失常比例升高( P<0.05 );LVNC病人N/C值与J波、Tp-Te、Tp-Tec、Tp-Te/QT均呈正相关( P<0.05 );J波、Tp-Te、Tp-Tec、Tp-Te/QT、N/C值均是影响LVNC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部分心电图参数J波、Tp-Te、Tp-Tec、Tp-Te/QT和CMR参数N/C值与LVNC病人发生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判定LVNC心律失常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胶原蛋白转换标志物与糖尿病前期病人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如皋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及其医共体单位体检筛查糖尿病前期病例1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Ewing实验结果分为CAN组(62例)和非CAN组(120例),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特征及CAN的影响因素。结果:CAN组病人年龄低于非CAN组( P<0.05 ,体质指数(BMI和餐后2h血糖 (2hPG 水平高于非CAN组( P<0.05 )。CAN组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相差 >50ms 的数量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谱功率(LF)、高频谱功率(HF)低于非CA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AN组血VI型胶原蛋白(CollagenVI,COL6)形成标志物PRO-C6和I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II,COL3)降解标志物C3M高于非C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AN与BMI、2hPG呈正相关( P<0.05 ,与年龄呈负相关(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PRO-C6、血C3M是CAN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PRO-C6预测CA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6,敏感度为 74.2% ,特异度为 85.8% 。血C3M预测CAN的AUC为0.642,敏感度为 53.2% ,特异度为 73.3% 。结论:PRO-C6、血C3M是CAN的影响因素,对预测CAN有一定价值。
摘要目的:观察醒脑通栓丸治疗CYP2C19基因中代谢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于新泰市中医医院就诊的CYP2C19基因中代谢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病人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醒脑通栓丸。共治疗20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抗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聚集率、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血凝块大小(MA)]、血流变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95.74% 与 78.72% P<0.05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MA、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D-D水平显著降低,改良Barthel指数、APTT、PT和ADP抑制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醒脑通栓丸不仅可有效减轻CYP2C19基因中代谢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的痰瘀阻络证,还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干预凝血进程,降低全血黏度,改善脑部供血,修复神经功能,疗效确切。
摘要目的:初步建立便于临床应用的急性血管源性眩晕中医诊疗辅助系统。方法:对207例纳入病人进行观察性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归纳常见的症状组合,提取并筛选中医证候要素,分析中医证候类型。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方法确定权重系数及诊断阈值,最后通过计算机编程初步构建一款可进行血管风险预警及中医证候初判的简易程序。结果:提取中医证候要素15个,初步将急性血管源性眩晕分为肾阳不足、肝郁气滞、风痰上扰、阴虚阳亢、瘀血内阻5个证候类型。构建的计算机程序在录入病人的病史资料和主要表征后,可预警血管疾病的风险程度、涉及的中医证候要素和可能归属的证候类型。结论:构建的急性血管源性眩晕中医智能诊疗辅助系统可初步反应临床病人的脑卒中风险程度和中医证候类型。
ToExplore theAplicationof InsectDrugsinCoronaryMicrovascularDysfunction BasedontheTheoryofColateral Disease LI Jiaxi1,XUDuo1,HANZhuojun²,WUXiaoping?,DANDan4,WANGPeili5 1.Shanxi UniversityofChineseMe
摘要分析赵明君教授治疗心系病的用药配伍特点、组方思路,以期为中医治疗心系病临床经验提供参考。赵明君教授认为心为阳脏,在心系病发病的不同时期,多夹杂瘀、痰等邪气,常因情志内伤而复发,甚则加重,治疗遵化瘀祛痰、清心解郁、养心安神之法,兼顾"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赵明君教授重视“双心”论治,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擅用药对,临床疗效尤佳。赵明君教授临证常用药对共8对,分别是瓜萎、黄连配清半夏;瓜萎配三七粉;石菖蒲配郁金;佛手配合欢皮;川芎配元胡;牡丹皮配夏枯草;桂枝配甘草;龙骨配牡蛎。
ToExplre theIntialTreatmentThoughtof‘StrengtheningYangThought'inTreating Vascular VertigobyLi Hongbo LIANG Huanying,LAN Peng,FANG Yu,TENG Fan,LI Hongbo Nann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快速跟进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曲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STEMI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并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病人急诊入院后2h内直接进行PCI治疗,观察组病人急诊入院后经静脉溶栓后快速跟进(2h内)PCI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胸痛缓解率、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血管再通率、心功能,心肌损伤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高于观察组( P<0.05) 。术后3d,两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术后6个月,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436 )。结论:静脉溶栓后2h内快速跟进PCI治疗STEMI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减轻心肌损伤,改善病人心功能,且没有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