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是词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将词从文人的笔端解放出来,使之重新走向世俗化与平民化。这位“白衣卿相”扎根民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姜夔继承了柳永词的本色、周邦彦词的典丽、苏轼词的清空、辛弃疾词的骚雅,将这种种熔铸成一种新的词风。他一介布衣,生不逢时,却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一座城市的衰亡。本期,让我们品鉴柳永带给词的“新变”,诵读姜夔为扬州城所作的挽歌。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通晓音律,早年屡试不第,中年后进士及第,曾任县令、屯田员外郎等小官,后穷困而死。有《乐章集》,存词213首。柳永是北宋以来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从体制到内容诸方面都给宋词带来重大影响,可谓当时词坛的风云人物,“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卷三),他的词甚至远播西夏、高丽,可见柳词受欢迎的程度以及其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首先
历史从来不会对任何时代的过客温柔以待。要不是有80多阕词和180多首诗传世,姜夔也会像不同时代的无数男女老少一样,静默地过完或悲或喜而又无人知晓的一生。不留一丝痕迹,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姜夔此人,一无所有,没有功名,没有钱财,没有传奇性的事迹,甚至连一个固定的家都没有。他童年就随父亲离开故乡——饶州鄱阳。大概在他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在汉阳为官任上不幸病逝,他只能依靠已经嫁人的姐姐一家生活。成
读杜甫的诗总有一种无力感。 他在成都的房子很破,只是用茅草堆起来的,每当下雨就可以听免费音乐会,顺便来一次全家冲洗。如果是我们,肯定会抱怨命运不公,或者唉声叹气。毕竟人生的落差太大了。但是杜甫说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他就像家中长辈,生怕孩子冻着、饿着,哪怕省出最后一点儿家当,也要让孩子吃得饱一点儿,穿得暖一
1.B(历:穿越。) 2.C(C项两句中的“之”均为助词,的。A.何:疑问词,什么/感叹词,多么;B.于:比/对于;D.也:句中语气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表判断或肯定。) 3.D(“诗人以写实的手法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错误,攀援青泥岭的细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 4.从诗的内容看,此诗应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全诗极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意在为友人此去路途的艰险
柳永在《望海潮》中极写钱塘繁华,姜夔在《扬州慢》里痛惜扬州衰败……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诸多书写城市的诗文。城市不仅仅是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政治学上的一个单位,更是一个文化学上的单位,从某种意义上看,城市是一种文化形态。人类创造了城市并利用城市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高度发达的文化结晶。它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类的辉煌战绩,承载了人类对生活的美好希冀与宏伟愿景。 城市,顾名思义,因城而市,或因市而城。最原始的形态是“内之为城,城外为之廓”“日中为市”(《管子·度地》),是具有相当面积,集中相当住户,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和网络系统,是人群和房屋的结合体,欲望与利益的共同体。个人在其中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而是属于一个庞大的
几乎每一个在都市生活的人,都向往无边无际的草原。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就是一座能让草原想象照进现实的城市:这里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和辽远;有“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想念和惆怅;有“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的挽留和热情……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是个有风景、有故事的地方。遇见乌拉特中旗,有的时候并不是觉得她光鲜亮丽,而是因为一种感觉,那就是一个城市的温度,所谓的温暖、
[课内巩固] 阅读《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完成1~7题。 1.下列对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 形胜:山川壮美之地 B.异日图将好景 图将:描绘 C.因自度此曲 度:思考 D.解鞍少驻初程 驻:停留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吴”指吴兴(今浙江湖州)、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钱塘”则
选择本单元所学的一首诗歌,或拓展阅读下面所列古代诗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鉴赏文章。可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选择一两个角度,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分析自己阅读欣赏获得的审美体验。 ①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②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③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④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⑤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写作指导 开启诗词鉴赏
生活在晚唐的温庭筠,诗词兼工,其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虽是男子,却将女子独守空闺的孤寂心情和百无聊赖描写得微妙精准。他的《菩萨蛮》系列词宛如精美的画卷,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流传千古。其中,“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词更是含蓄委婉地写出了思妇的孤寂。 这首词开篇便惊艳众人,“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一词引发诸多遐想,或指女子蹙起的眉峰如小山般连绵,又或是床榻上精美的屏风图案,金色的光影在晨曦或烛
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画卷,在词坛熠熠生辉,其表现手法更是精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开篇“燎沉香,消溽暑”,词人以一个极为日常的动作起笔,焚香驱暑,不仅点明了时节——盛夏,溽热难耐,更营造出一种静谧闲适的氛围,将读者瞬间带入词人所处的情境之中。这种从生活细节入手的手法,平实自然,却极具感染力,仿若能让我们嗅到那袅袅青烟中散发的悠然香气。 词中“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