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产教融合组织形态的创新发展,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从哲学本体论、目的论、方法论的角度看,其建设的本体是正确界定联合体的本质,目的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方法上以“多元治理”“协同共生”的理念为指引。在多元协作、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建设原则下,市域产教联合体呈现出区域性、开放性、生态性、复杂性等鲜明的组织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涵盖政策引导机制、组织治
[摘要]从整体性治理理论来看,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存在治理主体、资源要素和组织形态的“碎片化”问题,分别表现为:信息共享融通不足,互动沟通亟待加强;资源共建共享不足,资源整合需要加强;治理机制有待完善,协同治理有待提升。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数字生产力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可以破解以上问题,数字技术的连接能力可以赋能信息畅通,数字技术的整合能力可以赋能资源共享,数字技术的去中心化可以赋能组织治理。基于市域
[摘要]以社会学理论视角为切入点,运用社会构成的经济、政治、社会交往、精神文化“四要素”分析框架进行系统分析可知,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立足县域经济统筹发展,助力县域政治生态稳定,满足县域社会美好生活需要,创设县域良好文化环境。由此,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区域特色、功能定位、条件保障等方面寻求路径突破,提出推动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化”发展、“区域化”发展、“多元化”发展、“长效化”发展,从
[摘要]数字化教材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面向产业发展新需求,增强自身适应性,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环。从具身认知理论视角出发,现阶段职业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的设计、开发、应用走入了忽视学生身心发展、割裂学生身体认知、脱离学生身体环境的“离身”歧途,与职业教育新课标关注身心合一、强调身体参与、回归生活实践情境的具身思想渐行渐远。未来职业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必须重新认识“身体”的认知论意义,在教材设计层面树立
[摘要]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政策支持、参与合作主体以及合作形式三个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与此同时,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即合作温度不高、合作广度不足以及合作效度不佳。据此,提出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展望:坚持理念引领,为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定向统领;加强机制建设,为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提质增效;尊重文化差异,为中国—
[摘要]职普融通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有利于引领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新方向、给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服务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当前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上缺乏可参考的经验,也存在诸多问题。据此,提出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进路:坚持类型特色,把握质量保障目标的精准度;深化产教融合,彰显质量保障体系的大贯通;多措并举强配套,实现质量保障队伍的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现场工程师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现场工程师作为新型劳动者,应具备创新能力、跨界技能、数智素养、学习能力和工匠精神。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一个多维度、系统化的过程,应对标“新产业”、运用“新介质”、开发“新模式”、瞄准“新技术”、聚焦“新主体”,构建真实情境、开发真实任务、梳理真实流程、立足真实岗位、挖掘真实典型。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现场工程
[摘要]近年来,城校共生成为韩国政府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基于该理念和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韩国政府出台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区域事业(HiVE)项目,其愿景是创建与城市(社区)相生的高等职业院校,其目标是打造区域紧密型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目前该项目已经形成了四维战略举措、四大实施成效以及五大改进方向。探讨其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方面的政策实践,特别是在促进城校共生、产教融合、终身教育
[摘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技能治理承担着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增强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任务。英国的技能治理在各个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重要变迁后,逐步形成了一个协调、灵活的体系。该体系以技能政策为支撑、以技能培养为基础、以技能供需预测为导向、以技能认证为保障,从制度、资金、教育、信息等各个方面来管理和协调劳动力市场上的需求与供给。借鉴英国技能治理的成功经验,我国要加强制度建设,以技能治理现代化助推
[摘要]职业教育援助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合作的新方向。目前,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在“走出去”方面的职业教育合作还比较有限,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澳大利亚太平洋培训联盟(APTC)长期致力于为太平洋岛国提供职业教育支持。APTC的成功在于其具有主动对接本国外援战略、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广泛构建合作网络等特点。借鉴APTC的经验,中国—太平洋岛国职业教育合作应以对接国家外
[摘要]基于社会支持四要素“主体—客体—内容—手段”的逻辑主线,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之困,发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多元主体尚未发挥最大效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结构和能力存在不足,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物质、情感以及信息支持不够,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配套政策和相应制度不健全。为此,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在主体上,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形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最大合
[摘要]职业学校兼职教师是优化职业教育师资结构、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力量,构建并维持其“合法性”身份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视角,职业学校兼职教师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的规制合法性困境、利益相关者不支持的规范合法性困境和社会观念不认同的文化—认知合法性困境。为实现“合法性”的聚合,应当重视规制性要素的主导性形塑,保障法律制度的有效供给;优化规范性要素的适应性形
[摘要]思政素质画像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由传统向评价科学化、精准化转型的关键工具,有效协助教师深入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进而实现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多元性和专业性。思政素质画像赋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模型建构至少包含三个关键的步骤:科学设置指标观测点、有效推进数据资源化、思政素质画像可视化。为保证思政素质画像科学有效赋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践,从强化制度保障、培育人才队伍、
[摘要]当前,高端家政人才紧缺,如何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高职家政人才培养成为需要尽快研究的重要课题。工匠精神在家政行业具体表征为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能、卓越的创新精神和正确的家政职业价值观四个维度。针对其融入的现实困境,应构筑家政专业“大思政”育人格局,培育高尚的职业道德;做大做强家政职业教育,锻造精湛的专业技能;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力度,锤炼卓越的创新精神;“宣传+劳动+文化”教育多元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