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 2024年10月2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坚持整体推进。要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准确把握改革的战略重点,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加强各项改革举措协调配合,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坚决防止和克服本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方法是实践的路径。一个民族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其首要的和基本的前提,是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思维底座,与时俱进地把握具有新时代特点的科学方法论、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发展理念。要以新思维引领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就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来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审议通过的《决定》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方方面面,构筑了全景图,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文化和旅游天然具有紧密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
2024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这确立、预示了耐心资本发展的方向。实际上,早在2023年12月,中国证监会党委会议曾提出,“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健全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引导投资机构强化逆周期布局,壮大耐心资本”。资本作为一种关键生产要素,关乎着未来的产业发展、新质生产
从理论角度看,新质生产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带领全国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提出的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从现实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的强劲推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方面的首要举措就是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而在这一系列战略举措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这是继2024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后,再次对耐心资本的重大部署和顶层规划。所谓耐心资本,顾名思义就是以获取长期投资收益、专注价值类投资、将投资与投企业、投产业深度
2024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耐心资本专注于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破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必要举措,是摆脱外部不确定性干扰的技术保障,也是实现经济增长动能切换的必然路径。科技创新作为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重要驱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然而,科技创新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新技术、新模式的探索初期,原创性和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活动需要巨额的研发投入和时间来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科技创新项目在早期往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