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新增“独角兽”企业的速度有所放缓,引发关注。5月2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就留下了一个“独角兽之问”:“我们的独角兽企业新增数下降的主因是什么?” 看待“独角兽之问”要一分为二。 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独角兽企业是衡量国家创新能力和创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过去10多年来,依托于创新政策的扶持、科技创新的带动、资本市场的培育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挖掘内需潜力,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来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审议通过的《决定》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方方面面,构筑了全景图,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法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对于金融法治工作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决定》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基本原则,将制定金融法、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作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举措。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便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改革方向的风向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冲锋号。 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 经济体制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中之重。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当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我国的行政区是历史形成的,从秦朝实行“郡县制”,隋唐实行“路州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制度逐步完善,行政效率很高,但也造成行政分割,横向联系受到制约,尤其是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促进区域合作,需要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实现经济区与行政区双轮驱动。 我国行政区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的地方行政区从上至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近年来,由于项目质量不高、资金配套弱化、民间参与度降低等原因,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带动效应明显下降。为让有限的政府财力发挥更大的效力,应提升政府项目谋划能力,促进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配合,发挥政府各类资金的整体合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形成政府投资更大程度的带动效应。 政府投资比重上升但带动效应下降 政府投资在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 民营经济是福建发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呈现出“七七七八九”的贡献格局,即民营经济占全省约七成税收、七成地区生产总值、七成科技创新成果、八成城镇劳动就业、九成企业数量。福建省的经验对全国各地持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积极推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