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数字思政是数字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新样态,是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适应时代发展,思政教育正经历着深刻转变,即教育观念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师生均衡发展,教学方式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同时对教育对象的分析也变得更加精准和细致。上述变革对提升思政教育的精准性、增强思政教育亲和力、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以及推动思政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价值。为
[摘 要]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蕴含深厚传统文化底蕴。进入新时代,中国具有新的文化使命,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在新时代的旧邦新命。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华大地,充分汲取中华古老文明和世界不同文明精华,是立足中国具体实际,赓续中华古老文明,并批判吸收世界不同文明成果的现代化。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明建构,有利于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根基,破除对现代化的固有认知,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
[摘 要] 苏联解体的原因一直是学界探究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从“立足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特定时空条件的辩证关系进行解读的方法”“苏共是问题的根本”“苏联解体的具体原因”三方面进行了精辟总结。苏共蜕变是其亡党亡国的本因,从斯大林逝世到戈尔巴乔夫执政,苏共对社会主义制度从偏离走向否定,由无产阶级先锋队蜕变为脱离群众的特权集团,从根本上颠覆了苏维埃政权。对外扩张这一政策则为深入分析苏共蜕变如何导致苏联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文化思想深邃广阔,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关于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明确了弘扬之道,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世界文化繁荣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 习近
[摘 要]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它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物质基础,以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必要条件,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内在动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在全国范围内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夯实了人的丰富性基础。新时代,促进人民精神
[摘 要]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体现。新时代要把握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全面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普遍”与“差异”的统一、“共建”与“共享”的统一,必须解决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出现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基本公共服务短板问题、人们思想价值认知偏差问题。为此,必须坚持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促进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摘 要]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石,在批判资产阶级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人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的重要论断,内含深刻的人学意境。对此,立足马克思人学立场,探析新时代创新发展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人学意蕴,从人的现实需要、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探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助于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主体、实践路径与本质要求,明确人的发展与生
[摘 要]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生产力出现的新质态,其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凸显了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注重高质量发展、全球范围流动性等本质特征。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发展什么样的生产力”之问掷地有声的回答,在历史和现实的扬弃中、在理念和实践的相融中展现了一幅未来生产力发展的图景。通过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以未来产业为引领、以新动能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