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乙烯利(一种乙烯释放剂)刺激采胶可以显著增加每刀次的胶乳产量,以往认为橡胶生物合成主要受乙烯正调控。基于茉莉酸信号在促进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生物合成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茉莉酸信号也被认为在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正反馈调节中起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割胶促进橡胶树合成天然橡胶与激活乳管细胞的茉莉酸信号途径密切相关。然而,茉莉酸信号途径和乙烯信号途径在橡胶生物合成调控过程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仍然不清
摘 要:β-酮脂酰ACP合成酶(beta-ketoacyl-acyl carrier protein synthase, KAS)是植物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系。为探究KAS在油茶种子成熟和油脂积累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oKAS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分析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并采用RT-qPCR技术分析油茶果实
摘 要:牛大力是一种重要的多年生药食同源植物,其主要成分为淀粉和糖类。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糖类物质合成的规律及其内在基因调控网络,本研究以3年生(NG3)、7年生(NG7)、10年生(NG10)和15年生(NG15)4个生长年份的牛大力根为研究对象,测定总多糖、淀粉和蔗糖的含量,并完成转录组测序,筛选分析不同年份间牛大力根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重点解析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DEG
摘 要:毛叶芋兰(Nervilia plicata)是一种珍稀南药,目前对其有效成分及其分子调控机理鲜有报道。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RT-PCR)在植物基因表达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毛叶芋兰中缺少研究,限制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研究从毛叶芋兰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Actin、GAPDH、TUA、UBC、UBQ、EF-1α、
摘 要: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截至目前,针对糜子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旨在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糜子高效遗传转化方法。以糜子品种冀黍5号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在CIM和MSD诱导培养基上分别诱导糜子的胚性愈伤,以其作为转化受体材料,用含植物表达载体的农杆菌侵染60 min并共培养6 d,转接至含0.025 g/L潮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上筛选出抗性愈伤
摘 要:对种质资源信息的掌握是土沉香遗传改良的基础,而基因组重测序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利器,然而目前学术界缺乏利用基因组重测序对土沉香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本研究在前期收集得到的沉香种质资源基础上,采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60份沉香共1284 Gb重测序数据。利用沉香基因组,共检测得到6 713 166个高质量变异位点,其中SNP位点6 284 344个,Indel位点428 658个。主成分分
摘 要:以77份建兰种质作为供试材料,分析21个数量性状和12个质量性状的表型性状多样性。结果表明: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14.72%~42.79%范围内变异程度较大。其中,花长度的CV值最低(14.72%),说明此性状在各个种质之间相对稳定。花序梗数量的CV值最高(42.79%),其次是花朵数(41.67%)。同时,Shannon-Wiener指数(I)均接近5,种质数量性状多样性相当高
摘 要:三角梅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花卉,品种繁多,但分类比较混乱。本研究以云南引种保存的133个三角梅品种为研究对象,对133个品种的10个数量性状和41个质量性状进行频率分布统计、变异系数计算和多样性指数计算,并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3个三角梅品种多个性状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9.61%~32.59%,平均值为26.64%,花序总梗长度、花被管宽度、叶柄长度、花序长度
摘 要:为培育出观赏价值高的山茶新品种,开展山茶属植物组内、组间的杂交育种研究,以金花茶组(Sect. Chrysantha Chang)、红山茶组[Sect. Camellia (L.) Dyer]、古茶组(Sect. Archecamellia Sealy)、油茶组(Sect. oleifera Chang)、离生雄蕊组(Sect. Corallina Sealy)、越南茶组[Sect. P
摘 要:广西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孕育了丰富的野生甘蔗种质资源。2016—2023年,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组织考察队对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开展系统调查和收集工作,考察队在广西8个地级市18个县(市、区)43个乡镇共收集到河八王种质资源58份。调查结果表明: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60.0~602.5 m,北纬23°08′02″~26°01′43″
摘 要:丝瓜为葫芦科丝瓜属作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深受消费者喜欢,是我国主要的瓜类蔬菜之一。随着丝瓜种质资源的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加,丝瓜优异材料的筛选、保存难度日益增大。为了构建丝瓜核心种质库,剔除同质化严重的种质材料,提高丝瓜育种效率,本研究以丝瓜极具代表性的18个表型性状为指标,对244份丝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变异系数变化率、香农指数、表型保留比例等7项参数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
摘 要:本研究探讨不同膜下滴灌减量施肥模式对甘蔗脱毒原种苗生长、繁育效率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并分析最佳减量施肥模式,旨在为科学指导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过程中滴灌施肥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所有对照和处理均配备膜下滴灌系统并进行水分管理的条件下,以空白对照(CK0)、常规施肥(CK1)为对照,设置1个膜下滴灌施肥处理T100(施肥量同CK1)以及3个膜下滴灌减量施肥处理T80、T70和T60(
摘 要:通过2020—2022年定位试验,研究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水肥套餐对蜜柚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为探索和实践蜜柚水肥一体化施肥模式提供依据。对平和蜜柚高低产园分别设置4种处理方式:(1)TF(常规施肥)、(2)30%WF(30%水肥套餐)、(3)50%WF(50%水肥套餐)、(4)70%WF(70%水肥套餐)。2020—2022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水溶肥套餐不同程度减量施肥对蜜柚产
摘 要: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背景下,广西极端天气频发,夏秋高温少雨干旱发展加重,严重影响甘蔗生产,科学选择适宜的下种时间,是应对夏秋干旱灾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广西柳州沙塘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设置甘蔗农田试验点,采用3个甘蔗品种,2—5月进行7期分期下种田间试验,通过利用这2个年度典型的夏秋高温干旱年景,研究夏秋高温干旱对不同下种时间甘蔗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摘 要:本研究为探明果实套袋在菠萝蜜栽培过程中对果实病虫害发生率、农药使用率及品质的影响,为菠萝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供支撑。以10个菠萝蜜品种珍珠果、香饮所11号、香饮所18号、泰国四季红、马来西亚1号、马来西亚2号、马来西亚3号、马来西亚4号、马来西亚5号和马来西亚6号为试验材料,计算套袋和未套袋果实的病虫害发生率及新增虫孔数,评价果实果皮及果肉色泽等外观品质,测定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统计
摘 要:杂交兰双艺金龙(Cymbidium ‘Shuangyi Jinlong’)是福建百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从杂交兰栽培品种黄金龙的无性系变异单株中选育出的新品种,集花艺和叶艺于一身,发芽性好,易开花,抗性较强,有较高的市场需求。为提高杂交兰种苗繁殖效率,提升种苗品质,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以双艺金龙的根状茎为材料,对其根状茎增殖与分化、生根壮苗、炼苗移栽等各阶段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
摘 要:研究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人工林树冠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可以为合理的评估林分生物量和调整树冠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海南东方市林龄为10~12 a的降香黄檀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种不同立地条件样地(S1和S2),对4.5 m以上样木截冠处理,采用分层切割法和全量称重法获取树冠层各器官生物量,建立各器官最优生物量拟合方程。结果表明:(1)冠层各
摘 要:短毛木耳是黑木耳的近似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高海拔地区,能较好地适应广西高温高湿的气候,目前有关短毛木耳驯化栽培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野外采集的短毛木耳子实体(TY081)为材料,采用序列分析方法,建立短毛木耳鉴定的分子标记;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温度、碳源、氮源对短毛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用正交试验对培养基的碳、氮源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开发的分子标记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别出短毛木耳;
摘 要:乙基多杀菌素是防治杧果蓟马的常用药剂之一,农药喷雾助剂的添加可以提高农药的药效。合理选择和使用助剂产品,对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测定添加5种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农药助剂产品后乙基多杀菌素药液的静态、动态表面张力,以及药液在杧果叶片正面、背面的接触角、铺展面积和蒸发时间,探究不同类型农药助剂产品在杧果叶片表面的润湿铺展行为。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助剂产品均能有效降低
摘 要:香草兰是重要的天然香料经济作物,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严重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而作物轮作是防控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高通量测序方法,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轮作胡椒/斑兰叶/糯米香茶对香草兰病原菌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撂荒和连作香草兰处理相比,轮作斑兰叶和糯米香茶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数量,并
摘 要:对输华胡椒种苗传带有害生物的潜在危害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为检疫部门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确定境外输华胡椒中可能传带的有害生物共有127种,包括真菌27种、细菌6种、线虫24种、昆虫68种、杂草2种。根据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未分布或分布未广)、是否官方管制、随胡椒种苗携带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估的潜在检疫性有害生物14种,包括真菌5种,细菌2种
摘 要:龙岩市新罗区作为闽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周边城市人员、货物往来密切,使得外来入侵植物侵入本地,生物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全面掌握龙岩市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评估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认知与应对能力,以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科学管理体系。通过实地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运用样方法收集新罗区外来入侵植物情况并构建入侵风险评估体系,采用DPSIR
摘 要:干燥是槟榔加工的第1步,干燥过程直接影响槟榔的品质和货架期。为了明确槟榔热风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纤维微观结构及代谢物的变化规律,以期对槟榔干燥时间进行精准调控。本研究以槟榔鲜果和槟榔杀青果为研究对象,利用5种模型对不同温度下槟榔热风干燥曲线进行拟合,建立槟榔干燥动力学模型,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LC-MS等探讨干燥过程中槟榔微观结构、代谢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槟榔干燥曲线呈指数下降
摘 要:基于海南省18个市(县)2012—2022年县域行政单元农业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结合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海南省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2—2022年,海南省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呈现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明显分级特征;海南省市(县)域尺度农业生态效率逐年明显改善,农业生态效率均值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