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长效落实,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优化党风政风的重要抓手。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系统构建“制度-监督-教育-惩戒”四维协同机制:通过政策顶层设计与细化,完善制度依据,夯实长效执行基础;依托党组织统筹,形成全方位、多层级的监督体系,凝聚长效监督合力;以党的专题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自觉和主观能动性;严格惩戒违规行为,强化干部对八项规定的敬畏意识。坚持系统构建与机制创新,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细落实、常态长效,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对典籍、典故信手拈来,让哲理深厚的经典名句绽放时代光彩。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文章中,引人入胜、充满魅力的旁征博引展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用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有机统一,是时代的产物、思想的结晶。从习近平用典到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极大丰富、拓展了党的文化建设理论,为文化主体性的巩固提供了理论遵循。将习近平用典中赛续与拓新的哲理智慧用于文化主体性的巩固,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构建与发展,继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摘要]部分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从个体行为动机这一微观向度对共产主义理论进行分析。基于历时性视角,可区分出共产主义的酝酿、过渡和发展时期。在共产主义酝酿时期,奈格里和哈特着重分析实现共产主义的集体行动机制,初步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个体行为的对抗动机。就共产主义过渡时期而言,埃尔斯特运用集体行动理论等社会科学方法,厘清共产主义革命进程中的行为动机及其异化与规范问题,特别强调合作规范,即外在的制度性社会规范和内在的自反性道德规范,对个体行为动机的双重规约。有关共产主义发展时期的研究,柄谷行人重点关注道德规范对现实生活中的交换行为的规约效用。尽管这些理论家的研究内容各有不同,但其理论探索都以个体行为动机为中心线索,有关共产主义微观视域的深入研究能够为我们全面理解共产主义理论提供跨学科的思考维度。
[摘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列宁系统论述其金融资本理论的经典著作。在该著作中,列宁基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与现实实践,运用唯物辩证法对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基本特征以及帝国主义本质进行了深刻揭示。通过对列宁所述金融资本的多维剖析,并结合我国金融领域面临的全球金融资本加速集中、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生产体系已经形成、国际金融垄断寡头统治世界方式多样等外部状况,构造出一套系统性的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解决方案。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夯实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地位,并完善金融领域的安全防御体系,从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新局面。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重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宣传话语的建构与表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作为机关党报在“百废待兴,建设祖国”“分清敌我,改造思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语境下实现了宣传话语的出场,建构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无产阶级为立场、以独立自主为原则的宣传话语,在激发青年政治认同、改造青年思想认知、动员青年努力奋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凝练成以分众式的宣传话语指引青年、引导式的宣传话语改造青年、激情式的宣传话语鼓舞青年的鲜明特色,为新时代党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建构青年宣传话语范式提供启示和助益。
[摘要]党的自我革命话语是根植于一定的社会属性,依托系统高效的话语运行机制而形成的一系列具有特定功能的话语表达形态。以中共中央文献和领导人管党治党的重要讲话为文本,将话语类型进行分类总结,并分析内嵌其中的功能定位,旨在回答建立在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之上的自我革命话语“应如何实现动态运行”的基本问题。同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运行机制作为一个运转高效的动态系统,各环节应时刻遵循社会嬉变背景、社会知识体系以及社会现实需要,切实提高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广度、深度和效度,确保党的自我革命实践向纵深方向推进,以期打破西方话语霸权行径,为建构具有中国范式、中国气派的政党话语提供有益借鉴。
[摘要]在数字时代,空间生态异化现象日益加剧,损害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数字时代空间生态异化表现为城市化的空间异化问题、数字空间发展失衡、数字空间发展错位等。不合理的市场化改造、过度的技术理性和错误的政策导向等导致了数字空间生态异化,使数字生态面临越来越多的危机。数字时代空间生态异化的克服路径包括数字空间规划的改进与优化、数字空间治理的创新与提升、社会参与的加强与拓展、数字科技创新与应用、建立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加强政府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推动数字空间生态和谐发展等。
[摘要]都市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并结合都市圈的内在发展规律,构建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经济发展及核心城市竞争力共7个维度的都市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测算14个国家级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化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呈现较为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且区域内部也存在较明显的分化趋势。其中,深圳都市圈位居首位,综合竞争力优势突出;南京、杭州和广州都市圈次之;重庆、成都、郑州都市圈等中西部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多居于中等位阶;长株潭、西安、沈阳、福州都市圈竞争力仍处培育阶段。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本文针对性提出我国现代化都市圈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路径,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发展格局提供理论思路。
[摘要]个人碳账户是碳普惠制运行的重要依托。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兴产物,其在政策设计与融贯机制建设方面亟待完善,实践中存在碳积分核算标准不统一、个人碳足迹收集与核证管理困难、碳账户监管体系缺位等问题,导致碳账户间存在区域壁垒、碳积分公信力较低,且无法有效衔接碳交易市场。建议通过比较多地个人碳账户政策差异,明确个人碳账户标的属性,填补碳信用评估空白,并以此为依托构建碳账户融贯体系。建议在保障机制构建层面,以各地碳账户互联互通为导向,建设国家统一的个人碳足迹核算标准,规范碳积分管理,明确减碳数据保障与监管机制,促进消费端碳减排长远平稳发展。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法治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课题。法治赋能之于新质产力发展,在机制功能方面,主要为动力机制和保护引领功能、预防机制和规制控约功能、救济机制和矫正纠偏功能;在主导性实践路径方面,主要包括以新兴领域、经济领域、体制机制等为重点的全领域保障,以人、财、地、知识产权、政策、机遇等为重点的全要素保障,以事前、事中、事后为重点的全流程保障;在辅助性支持机制方面,应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持机制、宣传边界把握机制、公权力运行提升机制和实践探索宽容机制。总体而言,应当在持续深化改革中以法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