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芪为药食同源大宗中药材,黄芪种子质量及苗期病虫害防治对黄芪药材质量具有较大影响。介绍黄芪种子产地调研情况,总结黄芪资源鉴定及新品种选育研究现状,对黄芪种子质量评价与分级、苗期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种子加工技术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黄芪种业发展及智能机械化栽培技术进行展望,以期为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芪种子;种质资源;质量评价;苗期病虫害;包衣技术 中图分类号 S 567
摘要 植物抗逆境胁迫研究是热点科学问题之一,随着极端天气频发,谷子作为一种典型的抗旱耐贫瘠作物在农作物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阐述了谷子近些年来在分子水平研究、谷子逆境相关基因以及挖掘应用方面的进展,以及抗逆基因研究发展前景,为谷子抗逆遗传育种以及抗性机理的解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谷子;逆境胁迫;基因;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 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发酵技术作为生物工程的一部分,在农产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发酵技术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经典的加工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发酵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延长货架期、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以降低加工成本和环境污染。因此,发酵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产业界的关注。针对目前发酵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
摘要 茎秆穿刺强度是评价玉米抗倒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以113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在2个环境下鉴定其茎秆穿刺强度。聚类分析显示,113份玉米自交系按茎秆穿刺强度高低可分为4类,属于高茎秆穿刺强度自交系的有9份。利用32 853个SNP标记,将9份高茎秆穿刺强度玉米自交系划分为5个杂种优势群,可为玉米抗倒性的遗传改良及抗倒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茎秆穿刺强度;杂种优势群 中图
摘要 为探究不同pH条件下镉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湘岳占为供试品种,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镉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清水与镉离子溶液浸种下的水稻幼苗苗高、最长根长与总根数间有差异,pH为9时各值最大。与清水浸种比较,镉离子溶液浸种过的水稻幼苗苗高、最长根长、总根数与百株鲜重均明显降低。当pH为8或9时,无论清水还是镉离子溶液浸种过的水稻幼苗光合色素可达最高值。不同pH可显著影响水
摘要 为促进鲁西北地区优良谷子资源的利用,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鲁西北地区17个夏谷新品种(系)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研究。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影响谷子产量的7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顺序为生育期>株高>穗数>单穗重>穗粒重>穗长>千粒重,其中生育期、株高、穗数、单穗重、穗粒重5个性状对谷子产量的关联度较高。因此,为促进鲁西北地区夏谷优质高产发展,应在满足正常发育成熟的
摘要 探究不同规格穴盘育苗并添加保水剂和微生物组合对西瓜植株矿质养分积累和土壤特性的影响,为培育西瓜优质壮苗提供理论依据。利用3因素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穴盘规格分别为21、32、66孔,保水剂类型分别为空白、颗粒型、粉末型保水剂,添加剂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壳寡糖+香菇多糖、鱼蛋白+氨基寡糖素、空白。通过分析果实成熟期西瓜植株养分、植株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探究不同基质添加保水剂和微生物组合对
摘要 研究了低温和高温下影响不同品种大白菜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积累差异的因素,分析了大白菜对温度胁迫下叶绿素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15种大白菜在0 ℃前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差异不同,与品种有关。15种大白菜中有11个品种在温度下降后叶绿素a含量减少,所有品种的叶绿素b在低温条件下都有所下降。10种大白菜的叶绿素(a+b)含量在0 ℃后下降,5种大白菜的叶绿
摘要 为研究不同短截强度对冬枣新梢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5年生冬枣为试材,休眠期对一年生二次枝进行不同程度的短截,观察枝条的修剪反应,测定新梢生长情况、叶片结构特征、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随短截程度的加重,冬枣一年生枝条萌芽率随之降低,成枝力增加;新梢长度、粗度、节间数、节间长随短截程度加强逐渐增加,生长势随之增强;重度修剪显著提高了叶片的SPAD及枣吊长度;重、中度短截可以增加冬枣花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不同果桑品种资源的春季营养生长特点及利用价值分析,为果桑春季营养生长产物特别是桑叶的利用以及果桑栽植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成林期果桑品种资源10个,调查其春季营养生长发育历期、桑叶特征和农艺性状、枝条生长量及桑叶产量表现。[结果]在桑叶的特征特性方面,叶面表现出光滑或微糙、无皱或浅波皱特征,叶面、叶背基本无毛。在春季营养生长的发育历期上,10个果桑品种资源发芽时间以早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蝴蝶兰品种的耐旱性,初步探索蝴蝶兰耐旱性的机理,为国内蝴蝶兰选育引种和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选取皇贵妃等8个不同品种蝴蝶兰,采用自然失水法进行干旱胁迫处理,于处理第20天分别测量8个品种的对照组和处理组相关指标,包括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结果] “光芒四射”的萎蔫叶片比为0.4 在这8个品种中最低,且地上鲜
摘要 [目的]评估渭河流域的生态敏感性,揭示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预测未来生态敏感性的变化。[方法]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区进行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选取景观生态风险敏感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敏感性指数、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作为研究指标,构建综合生态敏感性指数(CESI)对渭河流域20年来的生态状况进行评价,并利用GeoSoS-FLUS进行模拟与预测。[结果]渭河流域2000—2020年生态敏感性变化较
摘要 以鄱阳湖海昏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气候、土壤、DEM和植被数据,对1984、2008和202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动态分析。利用InVEST和CASA模型量化分析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境质量、碳储存和净初级生产力5种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及它们之间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相关性分析、权衡协同度等方法,研究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和协同作用。结果表明,1984—2022年流域内林地减少15.
摘要 利用水化学指标、离子含量特征、Piper图、Gibbs图、主要离子比例关系和USSL图法,以中国西北干旱区新疆南(策勒)北(阜康)2个绿洲为例,对2005—2019年天然水体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9年阜康地下水离子浓度与溶解性固体总量(TDS)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地表水离子含量变化并不明显;2个绿洲区的TDS与其他各离子含量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天然水体的矿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纳米二氧化硅(SiO 2 NPs)处理绿藻后的生长及光合指标变化,揭示SiO 2 NPs对水生态环境中藻类光合性能的影响。[方法]以莱茵衣藻(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为试验材料,从生长、氧化胁迫、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方面研究了SiO 2 NPs的生物毒性效应。[结果]96 h、25 ℃高浓度(800 mg/L)的SiO 2 N
摘要 针对以往研究利用Landsat TM影像进行水域覆盖识别存在的时间分辨率低、信息缺失等问题,结合Landsat TM影像的高空间分辨率和MODIS影像的高时间分辨率优势,通过建立Landsat TM影像提取的水域分布比例与MODIS波段及衍生指标之间的关系,构建水域分数覆盖模型(FCWM),模拟形成水域覆盖时空序列,分析三江平原水域分数覆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2—2020年三江平原整体
摘要 高寒绿洲农田是青藏高原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国家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但是在资源开发与经济驱动双重胁迫下,高寒绿洲农田健康压力剧增,急需识别其关键限制因子,为科学保护农田健康系统奠定基础。以青海省德令哈市为研究区,根据已有研究文献,结合研究区农田特征,构建高寒绿洲农田健康限制因子体系,采用地理探测器识别关键限制因子。结果表明:高寒绿洲农田健康受地理环境健康背景、生态环境健康状况、土壤
摘要 以养鸡场、养猪场和养牛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中的8种重金属进行含量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养殖场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表现为Mn>Zn>Cr>Pb>Cu>As>Cd>Hg。养鸡场周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养牛场周边土壤需要关注Hg的污染问题;多种重金属之间呈显著相关性,其可能来自相同的污染源;养殖场周边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表现为Hg>Cd>As>P
摘要 为探明水稻和红螯螯虾综合种养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选择浙江省宁波市集士港镇的2块试验田,跟踪分析2块试验田在稻虾共作之前及共作1年、2年、3年的土壤肥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现行操作模式下,随着种养年限的增加,1号试验田土壤pH较之前提高了33.01%,有效磷含量提高了330.18%,速效钾含量增加了30.91%,阳离子交换量增加了29.92%;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3264%,全氮含量降低了
摘要 为了筛选能够提高羊免疫应答的Toll样受体激动剂,设计针对羊 TLR1~TLR10 基因序列的引物,采用PCR方法检测羊体内Toll样受体的表达情况。然后,将人载脂蛋白A1(ApoA1)和HMT13佐剂配伍不同的TLR1~TLR9样受体激动剂,分组免疫湖羊后采集血样,并通过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在湖羊的血液中均可检测到 TLR1~TLR10 的特异性目的片段。经过3、5、7次免
摘要 [目的]比较优化适用于多种甲壳动物血细胞分析的流式方法和分类标准。[方法]对比分析了图像流式细胞术和显微观察法在三疣梭子蟹和口虾蛄2种海产甲壳动物血细胞分类中的应用。[结果]显微观察参考可辨的胞内颗粒,从2种动物血细胞中区分出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及大颗粒细胞3种,但分类标准主观性较强,批次统计波动相对较大;流式测量以更加客观的侧向散射强度和面积测量值为标准,将血细胞清晰分为无颗粒、小颗粒、
摘要 随机选取北海、东兴、防城港和草潭4个地理群体施氏獭蛤( Lutraria sieboldii )样本,测量壳长(LS)、壳宽(WS)、壳高(HS)、前缘长(LE)、后缘长(LT)、壳厚(TS)、总重(WT)、软体重(WM)、壳重(WSW)。测量数据校正后,采用形态指标变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5 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4个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潭群体
摘要 以秦烟1号无菌幼苗为供试材料克隆出 HSP18.1 基因的CDS区,构建重组质粒,对该基因蛋白进行诱导表达及表达条件优化,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其在不同组织中非生物胁迫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属于HSP20家族,全长615 bp,CDS全长579 bp,编码192个氨基酸,且含多个磷酸化和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烟草HSP18.1蛋白与拟南芥HSP18.1蛋白同源,且与多个蛋白
摘要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对广西特色大横枝杉展开调查,探索大横枝杉的生长特性,初选优树35株,优势木175株。经统计分析,确定了大横枝杉优树选择范围:胸径和材积分别是优势木均值的207%和569%,树高大于优势木均值。根据该范围,对35株候选优树进行复选,获得大横枝杉Ⅰ级优树19株,Ⅱ级优树6株,入选率分别为54.29%和17.14%,可为大横枝杉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提供优质种质材料。 关键词 大
摘要 为研究不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树木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薄壳山核桃“波尼”为研究对象,在相同栽植环境中,考察不同施肥量处理下薄壳山核桃的树木生长与产量。结果表明:225.00~236.25 kg/hm2的施肥量适宜薄壳山核桃的田间生长和果实产量的提高,可为薄壳山核桃的栽植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施肥量;生长量;产量 中图分类号 S 6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摘要 采用典型样方法,以上海地区的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 W.C.Cheng)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的径级结构、林下植被组成以及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龄林杉木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均呈正态分布,中龄林、近熟林和过熟林呈单峰型结构,成熟林呈多峰型结构。水杉人工林下共出现36科58属61种植物,其
摘要 为减少冠腐病对花生生产带来的损失,从安徽省不同花生产区采集冠腐病病株分离病原菌,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室内筛选抑菌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结果表明,引起安徽省花生冠腐病的病原菌为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该菌的致死温度为59 ℃(15 min),在pH 7的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药剂筛选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
摘要 以徽两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式,探究3种液体硅肥对水稻生长及抗倒伏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沿江稻作区水稻绿色高效生产提供新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喷施液体硅肥可以显著提高孕穗期水稻剑叶面积,提升幅度为13.1%~24.6%,喷施液体硅肥A、C可以显著提高齐穗期水稻剑叶面积,提升幅度分别达9.4%和19.6%;喷施液体硅肥B可以显著增加分蘖盛期水稻分蘖数,但对齐穗期水稻分蘖数增加不显著
摘要 为探究新型肥料对沿江地区双季稻产量、干物质累积、周年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影响,通过在2个不同地区设置常规复合肥、控失肥、脲甲醛复合肥和控释肥4个施肥处理,综合考察新型肥料对双季稻农艺性状及周年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产量构成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存在显著差异,干物质累积总量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与施用常规复合肥相比,周年产量最高的为施用新型控释肥处理,产量提高了5.4%,粮食生产效率提高
摘要 为明确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花叶用汉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汉麻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花叶用汉麻生长指标、干物质重、光合相关指标及花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期至盛花末期,F 1(90%化肥+10%生物有机肥)、F 2(80%化肥+20%生物有机肥)和F 3(70%化肥+30%生物有机肥)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叶面积、根茎叶干物质重及光合速率( P n)、气孔导度( G
摘要 [目的]探究兴安盟冷凉区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方法]以青贮玉米“金岭17”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100、200、300 kg/hm2),在青贮玉米乳熟期进行收割,测定其株高、产量和品质等指标,并计算氮肥利用率。[结果]随着施氮量增加,青贮玉米株高、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逐渐增加,而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在施氮量为200 kg/hm2时,上述指标分别为334.
摘要 为了实现化肥减施增效和冬小麦生产的轻简化,于2020—2022年在德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进行连续2年控释掺混肥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T 0)、习惯施氮(底肥∶追肥=1∶ T 1)、优化施氮(底肥∶追肥=1∶ T 2)、一次性底施50%控释氮+50%尿素掺混肥料(T 3)、一次性底施70%控释氮+30%尿素的掺混肥料(T 4),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索商洛香菇和羊肚菌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商南县香菇和羊肚菌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对多糖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比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热水浸提温度对香菇和羊肚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借助正交试验,得出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香菇和羊肚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在料液比1∶6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40 ℃,浸提温度60 ℃的条件下,香菇多糖提取率
摘要 通过对羊角天麻的原植物、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进行研究,对羊角天麻的根、茎、叶横切面的组织构造进行显微鉴定,对药材进行粉末鉴定,并对其进行理化鉴别。结果表明,羊角天麻原植物形态特征及根、茎、叶的显微特征被观察,粉末的显微特征也被描述,理化鉴别方法可行,现象明显。基源鉴别、显微鉴别、粉末鉴别和理化鉴别可以较为准确地鉴定羊角天麻,为其药材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羊角天麻;基源鉴别;性状鉴别
摘要 为探索生物质颗粒燃料在丽江烟区的高效应用,利用区域内产量较大且稳定、便于收集的低成本烟秆作为主料,设计不同辅料的丽江烟区生物质颗粒燃料配方,对烤烟品种K326进行烘烤,通过比较不同燃料的成本与经济效益、燃烧性能、污染物排放以及烟叶烘烤的外观品质和烘烤曲线,旨在筛选出优质的生物质燃料配方。结果表明,生物质燃料烤房在节约成本、经济效益增收、燃烧性能、烟叶外观品质和烘烤曲线时间上,均优于传统燃煤烤
摘要 探讨小米供应链模式的发展路径与趋势,通过实地调研对小米供应链现状和模式的分析,探索其在小米产业链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以期推动小米供应链模式的健康发展,为小米产业的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提供参考。阐述了小米供应链模式的定义,基于多案例研究法重点分析了不同的小米供应链模式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制约小米产业供应链模式发展的因素,发现供应链组织化程度影响了小米供应链的效率,不同模式优缺各异,不可单一推行某种
摘要 为评价蒲菜薹的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及其食用安全性,以香蒲中的水烛( Typha angustifolia )和宽叶香蒲( Typha latifolia )2个种各1份种质为材料,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对蒲菜薹的14种营养成分和4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蒲菜薹的干物质、蛋白质、粗纤维、可溶性糖、钾(K)、钠(Na)、钙(Ca)、镁(Mg)、铁(Fe)、锰(Mn)、铜(Cu)、锌(Zn)、
摘要 [目的]分析韩城花椒试验站参试花椒种质风味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并进行综合评价,为当地筛选花椒优异种质。[方法]以陕西韩城花椒试验站收集的15个花椒种质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花椒果皮主要风味物质挥发油和麻味物质的含量与组成成分,对比分析不同种质花椒的差异性。通过综合评价,初选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花椒种质。[结果]区试的15个种质花椒果皮挥发油和麻味物质含量差异明显,其中挥发油含量最高的是莱芜大红袍(
摘要 以云南省2011—2021年用水结构数据为基础,采用区域差异模型对全省用水结构及空间差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用水结构中仍以农业用水为主,生活用水次之,两者占用水总量的比例分别在69%和17%以上,且“十三五”时期净增减量较“十二五”时期更为明显。从用水结构的空间变化来看,位于滇中地区的昆明和曲靖工业与生活用水量最大,而位于滇西北地区的怒江和迪庆由于受到地理条件限制,各类用水量最少
摘要 利用线性倾向率、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富宁县1957—2022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6年富宁县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其中平均最高气温增高主要受夏季增温影响,平均气温增高主要受秋季增温影响,平均最低气温增高主要受冬季增温影响。年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显著,春季、夏季、秋季降水量表现为略下降趋势,冬季降水量和日最大降水
摘要 以层次分析法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脉络为主线,构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评价模型,运用yaahp软件进行问卷生成、统计与分析,得出各层级指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的贡献度(权重),从而评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结果表明:第二层评级指标对决策目标的贡献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清产核资与成员界定、资产量化与股权配置、运营方式与收益分配、发展模式与资
摘要 运用微观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苏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要素供给行为(土地、资金、劳动力)、经营行为(销售渠道、品牌建设和质量认证、新技术应用、产业结构、农业保险参与度)、经营绩效(经营效益、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以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了拓宽融资渠道、促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推进农业品牌创建、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业
摘要 基于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11—2020年江苏省64个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GML指数法分析生产率变动的动力来源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整体上实现了平稳且快速增长,其中苏南地区的增长表现要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农业技术进步,而农业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出下降态势,并且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演化特征
摘要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政府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给予了高度重视,旨在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以西藏2009—2021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西藏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然后运用Tobit模型评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显著提升了西藏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中技术进步是推动西藏农业全要素生
摘要 文化景观遗产与乡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乡村景观遗产”属于“文化景观”中“有机演进的景观”这一类别。通过CiteSpace软件的分析结果,对近20年国内文化景观遗产研究下乡村主题进行梳理分析,总结研究发展态势与特征。阶段呈现出以下相似特征:研究逐渐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框架,核心关键词包括“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乡村景观”等。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我国在该研究方向的展望,文化景观遗产视角的介入为
摘要 苏州全力推动农业领域“智改数转”,形成“谋划为先”“技术为本”“应用为王”等经验举措。同时,还面临转型发展不均衡、现代农业园区支撑不到位、产业扩散技术渗透不明显、数字人才加持不给力、成本覆盖不乐观、数字价值挖掘不充分等诸多困境。期待通过打造应用场景创新集群、建强农业园区数字支撑、培育全产业示范链条、放大数字人才功能、建立数据平台纽带等,助力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 关键词 农业;数字化转型
摘要 从数字化建设赋能乡村多元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普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扩面提质,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几个方面,探讨了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为乡村振兴凝聚合力、筑牢保障、补齐短板、添注动能,纵深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数字化;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中图分类号 F 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
摘要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判断作物受胁迫程度的关键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植物生长状况,同时也在植物逆境胁迫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甘蓝叶片SOD活性的快速无损检测,提出了一种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的方法来对甘蓝叶片进行检测。试验共采集了200片甘蓝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光谱信息,通过7种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优化,最后选用高斯滤波方法为SOD活性的预处理方法。采用连续投影算法、无
摘要 农谚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我国宝贵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遗产,传承农谚具有重要社会价值。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阐述了农谚作为非遗的特征和价值属性,总结了农谚传承工作成果,指出了农谚传承工作面临着传承语境和传承对象日益流失、传承断层等问题,探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度语境下构建农谚的传承路径。 关键词 农谚;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传承 中图分类号 S-058
摘要 农村自然灾害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控点。农村自然灾害治理面临以下困境:灾害发生频率高、破坏大;防治投入项目多、资金大但效率低;系统机制和长效机制缺乏。在此背景下,引入脆弱性视角,结合武陵山区农村自然和社会双重脆弱性特征,深入剖析了农村自然灾害治理困境背后的原因,最终提出构建“三个系统”、实行“三个培养”、坚持“三个结合”,来推进战略布局、加强生态危机意识、提高灾害应对能力,以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
摘要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基于管理主义和技术理性形成的,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战略管理为依托,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过程管理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政府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政府治理质量提升。县域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促进乡村振兴是当代中国县级政府的使命所指、职责所在,其相关工作质量是县级政府治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部分县级政府“城市中心主义”的治理价值取向、对乡村振兴政策
摘要 [目的]丰富和完善耕地布局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方法]基于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升耕地连片度、提升耕地地力、促进可持续利用、增强耕地生态系统的抗逆性和缓冲性的需求,提出首先构建基于“目标-需求-维度-指标”耕地布局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以广东省河源市为例,通过PLUS模型法模拟河源市惯性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优先3种土地利用模拟情景,围绕数量、布局、质量、生态4个维度,共选取11个单项指标,构
摘要 乡村治理共同体是破解乡村治理疑难杂症的有效机制,其形成和发展是历经千百年乡村治理和村落共同体演进而成的。新时代境遇下,乡村治理共同体正不断以新的方式逐步走向新的升级转型发展,呈现出“理论、实践与价值”的内在逻辑统一,实现构建方式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构建主体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构建路径从“依赖型”向“创新型”转变。 关键词 乡村治理共同体;历史源起;内在逻辑;趋势转向
摘要 草类植物种子学作为草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直接服务于草业生产实践,是草种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和桥梁课程。在“种业振兴”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背景下,根据新农科建设的内涵,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了草类植物种子学课程教学改革和思政元素挖掘。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情境和教学评价5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思政建设,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德
摘要 在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林木育种学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夯实林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可以通过挖掘思政元素筑牢学生的思想根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林木育种学课程的特点,初步挖掘了该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构建了林木育种学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该研究不仅可为林木育种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经验,而且可为培养知林、爱林新型林业人才奠定坚实
摘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人才,而高职涉农专业正是相关人才的重要来源。以滨州职业学院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为例,探讨“诚心向农、技术助农、创新驱动”助力乡村振兴专业人才的内在根本要求,创新“思政涵化、依岗优课、双赛联动、课证融通”的人才育训模式。 关键词 乡村振兴;高职;化工生物技术;人才育训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1-0268-03
摘要 聚焦云南省4所高等院校,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和培养环节等方面对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生培养体系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课程体系建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对目前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和就业难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引导研究生基层积极就业的路径,旨在不断深化农业硕士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农业硕士培养模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从而全面保障农业硕士培养质量。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艺与
摘要 将提升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纳入高校园林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把传统园林的优秀文化基因植入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植根于园林专业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灵,对于引导新一代园林人才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前传统园林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挑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引领,提出构建“一体两翼”型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分析青年学生文化素质基础,强化专业课教师文化育人能力,发掘传统园林课
摘要 劳动是推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农业资源与环境作为一门要求学生同时掌握理论知识和劳动技能的综合性学科,完善劳动教育与该学科的有效结合对于培养高素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劳动教育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关系,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树立劳动观念、完善课程建设、加强师资建设和专业实践等方面提出了二者融合的路径,以期为该专业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