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我们党为什么要加强纪律教育、加强什么样的纪律教育、怎样加强纪律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生成的理论逻辑根植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理论,历史逻辑源起于我们党高度重视纪律建设、注重纪律教育的光荣传统,现实逻辑形成于新时代党以纪律教育加强纪律建设的生动实践;其内涵十分丰富,涵盖党的纪律教育的意义论、目标论、对象论、内容论、方法论,初步构建
摘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辩证思维,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共同发挥多元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坚持变革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和培育先进生产力质态的辩证统一;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开放合作的辩证统一;坚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辩证统一。论析习近平总书记关
摘 要:红军作战原则是根据苏区反“围剿”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出来的。四渡赤水战役期间,红军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和所具备的作战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坚持一切从战场实际出发,始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作战方针,虽无根据地依托但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虽无条件“诱敌深入”但千方百计“诱敌误判”,极致地发挥红军运动战特长,巧妙地集中兵力打速决战、歼灭战,创造性地运用红军作战原则,成
摘 要:中央革命根据地和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分别位于长征“出发地”和“落脚点”的两个极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回顾这两个根据地创立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总结其历史经验和历史贡献,对于新征程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长征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
摘 要: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不仅建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伟绩,还撰写了众多雄浑奔放、慷慨激昂的长征诗歌。这些诗歌具有还原行军路线、记载重要事件、再现战斗场景的史料价值;具有提高军民觉悟、展现红军气概、鼓舞战士士气的激励价值;具有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加强思政教育的德育价值;具有情景刻画独特、手法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学价值。诠释长征诗歌所具备的多重价值,对于深化长征历史研究、展现长
摘 要:1934年7月,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剿”,红六军团奉命从湘赣苏区突围,转战桂东。红六军团凭借地形之利,积极进行战略布局,为在桂东的长期发展打下了基础;不断进行战术创新,在极端恶劣条件下仍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建立起了良好的军民关系。红六军团在桂东的革命活动为中央红军长征做了前期准备,其成功经验对现代社会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红六军团;桂东;长征;
摘 要:长征熔铸起一座巍然屹立、永放光芒的精神丰碑,也升华为一脉厚重深沉、流光溢彩的红色文化。“万物互联”的数智时代既为我国文化领域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也为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历史机遇。因此,从长征文化数智化“固本”“兴新”“趋向”三方面出发,探讨长征文化数智化的主要表现;从长征文化“活起来”“新起来”“记起来”等方面,阐释数智技术加“数”长征文化赓续传承“何以必要”的价值旨趣;
摘 要:川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家风家训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民族呈现。川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将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勤劳节俭的生活美德以及忠党爱国的坚定信念融入家庭教育的做法,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新时代,为了更好地推动“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形成,我们要进一步挖掘
摘 要:党的百余年奋斗史,亦是一部党纪教育的探索发展史。回顾历史,党纪学习教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形成并逐渐完善到新时代将党纪教育融入主题教育中有力有序开展,其方向和重点伴随着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变化而不断调整完善。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纪律教育,不断完善纪律规范,强化教育与监督相结合,正是这些宝贵经验的积累,使得党纪教育对于强化党的纪律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征程上,党纪
摘 要:1945—1950年,即抗战胜利后至南京城市接管工作基本结束,中国共产党在南京的工作重心经历了从革命到建政的转变。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各方面工作都体现出继承与发扬的特点,这在南京地区党的青年工作上有深刻体现。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南京的青年工作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团结教育青年,以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二是动员青年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团结教育青年是能够有效组织青年的基础。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