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解决模型估算法系数缺乏特定地区适应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区性耕地资源主要农作物碳汇能力测算的实操方法,这种方法采用直接测量农作物完整植株来测算碳吸收量,以便更好地计算具体区域耕地资源的碳汇能力,也为耕地资源碳汇能力的评估提供更加适合当地特点的实测数值依据。将提出的实测法在安徽省进行应用,通过与估算法结果对比,验证了其有效性。具体地区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优化制作符合当地耕地资源特点的碳汇
摘要 我国油茶植物新品种少,良种化程度低,培育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迫在眉睫。通过整理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越南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高州油茶(Camellia gauchowensis)、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五柱滇山茶(Camellia yunn
摘要 蓝藻水华是池塘养殖生产中常见且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不仅破坏池塘水环境还对养殖动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降低水产品质量同时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有效进行蓝藻水华的综合防控,保障养殖生产和维护生态环境健康成为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生物防控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控制蓝藻暴发并利用其初级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池塘蓝藻水华产生原因、危害及生物调控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生物防治技术具
摘要 软华优197是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感温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株型优良、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米质优等特点,202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广西桂南、桂中地区种植。 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软华优197;优质;选育 中图分类号 S 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摘要 为了探索冀西北雨养区春玉米单产提升技术,试验设置春玉米增密增肥处理、单施有机肥处理,以当地种植模式为对照,监测春玉米农艺性状、穗部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增密增肥处理增加了春玉米植株的秃尖率,降低了千粒重及穗粒数,较CK显著增产5.3%;单施有机肥处理增加了春玉米植株的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了秃尖率,较CK显著增产10.4%。2个处理的千粒重、产量与对照间均有显著差异。因此,增加密度、增施有机肥
摘要 绿豆以耐旱、耐瘠薄著称,是世界上有名的耐旱、耐瘠薄作物。国内大部分绿豆在瘠薄地、山旱地种植,逆境环境下选育出的绿豆品种在肥水较好种植地表现出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较弱、花荚期落花落荚严重,导致经济产量较差的现象发生。为选育出水旱兼用的绿豆新品种,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杂豆课题组对已有的绿豆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鉴定,筛选出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资源用于新组合配置。2010年,以河北粮油所育成的
摘要 为深入解析和综合评价大豆新品种菏豆39,为该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和利用提供数据参考。利用系谱分析、显著性分析、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增产点比例和适应度等方法,对菏豆39的亲本系谱、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菏豆39的遗传背景丰富,丰产性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该品种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夏大豆新品种,适宜在山东南部、河南中南部和东部、江苏和安徽2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关
摘要 鉴定了23份河南省优质谷子品种抗旱性,为河南省谷子种质创新和抗旱谷子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基于全自动干旱棚内谷子全生育期水分胁迫以及露地非水分胁迫试验,对谷子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收获后小区脱粒称重。根据谷子产量抗旱指数和性状的抗旱系数,综合评价谷子品种的抗旱性。结果显示,DI值 0.612~1.305,其中抗旱极强(HR,抗旱指数1.305)品种1个,为豫谷47;抗旱强(R,抗旱指数1.000~
摘要 为探究新选育的2个太子参品种“宣参2号”“宣参3号”在宣城地区自然和土壤环境下的种植情况及性状优势表现,以“宣参1号”为对照,进行2个太子参新品种及野生太子参田间比较试验,比较新品种在出苗、倒苗情况、分枝数、叶长、茎叶宽、叶形、叶色等植物学性状,单株块根数、块根长、块根粗等考种指标,及产量、抗逆性等方面的差异,对2个新品种在田间的综合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2个太子参新品种生长强健,株
摘要 在大田条件下,以“徐蒜6号”为材料,设置不覆膜(T1)、2月21日撤膜(T2)、3月6日撤膜(T3)、3月21日撤膜(T4)、4月5日撤膜(T5)、4月20日撤膜(T6)、全生育期不撤膜(T7)7个处理,研究其对大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的覆膜处理均可促进大蒜生长,其中4月5日撤膜处理大蒜干重、鲜重、根系活力、叶片色素含量等生长指标均最高;大蒜的鳞茎横径、单头鳞茎重、一级鳞茎比例及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白参菌栽培的影响。[方法]设计不同配方,研究白参菌在不同栽培配方中的生物学特性和品质。[结果]利用杂木屑30%、棉籽壳50%、玉米粉8%,麦麸 10%、过磷酸钙1%,石膏粉 1%的配方栽培白参菌,菌丝满袋时间最短(19.0 d),菌丝生长速率也最快,达8.20 mm/d,生物学效率达44.57%。[结论]该研究可为白参菌的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白参菌;基质
摘要 以樱桃番茄2叶1心(第3片叶展开时)的幼苗放入人工气候箱模拟亚低温环境,研究亚低温对樱桃番茄苗期植株生长和苗期亚低温对樱桃番茄花芽分化和花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樱桃番茄苗期管理和优化花芽分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结果表明,亚低温处理的樱桃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叶长、叶宽、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尖数与对照差异显著,增长幅度均比对照小,幼苗生长缓慢,干物质积累量少,叶绿素含量降
摘要 加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桥梁。规范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农业资源,是贵州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因此,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对2012—2022年贵州省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和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整体水平偏低,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和“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
摘要 选取西南常见的挺水植物水蓑衣(Hygrophila salicifolia)、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和鸢尾(Iris tectorum),浮水植物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和水鳖(Hydrocharis dubia),及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和苦草
摘要 [目的]研究黄陂湖湿地不同生境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方法]以黄陂湖湿地陆生植物、水陆交错带植物和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踏查法,分析不同生境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和主要优势物种群落。[结果]在整个黄陂湖湿地共调查到306种植物,隶属78科218属,其中陆生植物调查到225种,隶属60科165属;水陆交错带植物调查到199种,隶属48科134属;水生植物调查到32种,隶属16科
摘要 [目的]研究广西土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基于InVEST模型的产水量模块和ArcGIS软件,定量评估广西2000、2010、2020年3个时期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2000—2020年广西土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为140.26×108~157.83×108 m 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148.99×108 m
摘要 [目的]为鉴定造成湛江某养殖场斜带石斑鱼大量死亡的病原,对皮肤滋生白色隆起疥疮的患病斜带石斑鱼进行解剖与细菌分离与纯化。[方法]通过生化反应、16S rRNA基因克隆与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分离纯化获得的优势菌S1。采用OD600和平板活菌计数绘制V.harveyi S1生长曲线,以R2判断其生长曲线的相关性和可信度。[结果]鉴定结果显示S1为哈维氏弧菌,同V.harveyi hq-V14
摘要 为探究MS-222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麻醉效果、复苏效果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7个不同浓度(50、60、70、80、90、100和110 mg/L)MS-222对异育银鲫(5.88±0.78)g进行麻醉,通过记录麻醉分期及其时间、鳃中抗氧化酶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确定异育银鲫的最适MS-222麻醉浓度和时间。结果表明:在MS-222浓度为60
摘要 [目的]通过探究非遗传因素对山东地区小尾寒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其生长性能,旨在为提高山东地区小尾寒羊的生长速率和遗传进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东嘉祥县A、B 2个羊场养殖的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收集2015—2023年小尾寒羊的早期生长性状(初生重、断奶重以及2个阶段的体长、体高、胸围、胸宽、胸深、管围),并运用SAS 9.2软件GLM程序对影响小尾寒羊早期生长性状的非遗传因素
摘要 以丰富的植物博落回为原料,提取其活性成分博落回生物碱后,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与添加助溶剂和稳定剂等制成博落回口服液,用以治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选择22~30日龄的梅山仔猪140头,随机分为5组,除健康对照组10头仔猪外,其他仔猪人工接种致病性大肠杆菌O149∶K88ac,20 h后用药物博落回口服液实施治疗。药物试验组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各30头仔猪,分别按每头仔猪2.5、5.0、10.0 m
摘要 以黄瓜抗病高代自交系D9320为试验材料,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黄瓜霜霉病和棒孢叶斑病菌胁迫下黄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结果表明:酵母文库克隆数为350个,文库滴度为3.5×107 CFU/mL,重组率达到100%,插入片段长度在750~2 000 bp,平均片段长度超过1 000 bp。文库容量和重组率及插入片段大小均说明霜霉病菌和棒孢叶斑病菌胁迫下黄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成
摘要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的全长转录组数据进行筛选,获得了35个金花茶NAC转录因子,将其分别命名为CnNAC1~CnNAC35;随后分析了蛋白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以及系统发育关系;利用RNA-seq数据,对金花茶NAC转录因子在根、茎、叶、花等组织中的表达谱进行了研究;并对金花茶不同开花时期的花瓣表达量与关键类黄酮化合物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
摘要 以2020—2023年在新疆吐鲁番野生骆驼刺草种基地采集的骆驼刺种子为对象,研究骆驼刺种子在不同破除种子休眠方法、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骆驼刺种子在经过预处理破除休眠后发芽率提高;骆驼刺种子的最佳萌发温度为30 ℃;种皮摩擦处理和浓硫酸浸种预处理,对骆驼刺种子破除休眠效果最好,发芽率可达100%,且萌发时间较快;蒸馏水浸泡处理对骆驼刺种子萌发影响不明显,当浸种温度逐渐升高,浸种
摘要 [目的]揭示不同桉树(Eucalyptus spp.)林分叶片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为良种选育和造林优良苗木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八桂种苗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DH32-29种苗的林分(BG)和其他生产单位培育的尾巨桉DH32-29林分(NBG)为研究对象,设置典型样地,开展林分调查和叶片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对比研
摘要 [目的]选择四川省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核桃品种“盐源早”(Juglans regia “Yanyuanzao”),探索“盐源早”的亲缘关系。[方法]选择“盐源早”、“三台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 ‘Santai’)、“漾濞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 “Yangbi”)、“温 185”(Juglans regia “Wen185”)、“新新 2”(Ju
摘要 [目的]探索江淮丘陵地区薄壳山核桃林农复合模式综合效益,合理利用林下空间,扩大薄壳山核桃种植经济效益。[方法]2022—2023年选取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种植基地,对照薄壳山核桃纯林栽植,开展薄壳山核桃-大豆-油菜、薄壳山核桃-大豆-小麦、薄壳山核桃-玉米-油菜、薄壳山核桃-玉米-小麦、薄壳山核桃-油牡丹共5种林农复合模式研究,分析不同模式对薄壳山核桃生长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与纯林相比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类型的华北落叶松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效果,发展先进可行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技术,为提升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能力及林分质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宁夏固原市,沿六盘山主脉不同方位选择5个林场作为试验点,建立不同生境类型的12 m×12 m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样地20个(林内9个,林窗6个,林缘5个)。每个样点于2021年秋季(10月)和2022春季(5月)人工撒播种子;每个
摘要 以“玫瑰”欧洲荚蒾、短序荚蒾、日本珊瑚树、台东荚蒾、粉团这5种荚蒾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全光照、遮阴53.66%、遮阴80.15%的处理,测定不同遮阴处理下株高、冠幅、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比叶面积、可溶性糖含量及SOD活性等形态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5种荚蒾均会通过外观形态改变及生理响应的方法来适应弱光环境。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5种荚蒾的耐阴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5种荚蒾耐阴性
摘要 为探究叶面肥与不同钙肥配施对马铃薯空心、产量、品质调控作用和影响,为马铃薯生产中钙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以中晚熟品种“黔芋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CK1(复合肥)、T1(复合肥+普钙)、T2(复合肥±喷钙)、T3(复合肥+普钙+喷钙)、CK2(复合肥+叶面肥)、T4(复合肥+叶面肥+普钙)、T5(复合肥+喷钙+叶面肥)、T6(复合肥+普钙+喷钙+叶面肥)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T1促进产
摘要 明确基于多年化肥施用对不同土类土壤养分及丰缺分布的影响,为科学施肥及土壤质量定向培育提供参考依据。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回归模型及对应分析法,对榆中县分布面积较大代表性较强的6种土类1984—2021年37年间7次土壤监测结果结合化肥施用量对其间的关系进行动态与丰缺等级分布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与化肥施用量密切相关。不同土类平均pH为8.3 为碱性级别。有机质平均为15.44 g/kg,
摘要 选取白桦、紫薇、南天竹3种植物,采用普通土、城市污泥处理营养土和生物菌肥不同配比,探讨不同配比对3种苗木植株及根系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3种苗木的生长均有一定促进作用,3种植物表现不同,白桦以营养土:生物菌肥:普通土1∶2∶5(处理②)对粗生长更有利,能够促进苗木更加粗壮;紫薇以营养土:生物菌肥:普通土体积比1∶1∶3(处理①)表现最优,南天竹以处理②表现最好。在普通土中添加适
摘要 为探索化肥减施条件下菌草和牛粪混合还田对瘠薄地的影响,以常规单施化肥(CK)作为对照,设置菌草+牛粪+25%化肥(T1)、菌草+牛粪+50%化肥(T2)、菌草+牛粪+75%化肥(T3)、菌草+牛粪+100%化肥(T4)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减施配合有机物料显著提高了土壤pH、孔隙度,较CK相比分别增加11.0%~19.0%和8.0%~26.2%,
摘要 为了了解砂糖橘果实生长发育期养分累积吸收的规律以期进行柑橘的养分综合管理,在高产果园选取4年和8年2种树龄的柑橘树,对2种树龄果实中的氮、磷、钾、钙、镁各矿质营养元素的累积吸收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生长发育期,4年树和8年树单果中各矿质营养元素累积吸收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其大小顺序为氮>钾>钙>磷>镁,其中,4年树单果中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均值显著大于8年树,
摘要 以“宁杞7号”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剂型啶虫脒对枸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枸杞上啶虫脒的残留量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随着采样时间的增加,枸杞中黄酮、甜菜碱、胡萝卜素和多糖含量逐渐积累增多,而总糖和微量元素(钙、镁、铁、铜、锰、锌)的含量变化不大,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各组分差异显著。喷施剂型对各组分的含量影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在枸杞病虫害的防治上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可为枸杞提供施药安全间隔
摘要 [目的]分离、鉴定红大戟根腐病的病原菌及掌握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结合ITS-5.8S rDNA、tub2和ACT序列分析,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从接种植株中重新分离出形态一致的病原菌,并将其鉴定为大豆茎点霉(Boeremia exigu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病原菌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0 ℃或25 ℃,最适培养的pH为
摘要 [目的]探究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不同药用部位和生长年限的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差异,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为检测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比较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甘草药材不同药用部位和生长年限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以化学成分角度来探讨中药的质量。[结果]甘草各药用部位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从高到
摘要 [目的]优化铁皮石斛原浆饮品配方,使其外观口感更佳。[方法]采用模糊感官评定与响应面法结合的方法,对铁皮石斛原浆饮品配方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最佳配方是以石斛原浆饮品的质量指标为基准,赤藓糖醇添加量6.00%、柠檬酸添加量0.01%、黄原胶添加量0.03%。在此配方下,可得到色泽黄绿色、特有的清香味、酸甜适中、口感柔和细腻、组织状态均匀、无沉淀分层现象的铁皮石斛原浆饮品,感官评分为84.78
摘要 以杨木木粉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对杨木木粉进行热处理和水热处理,探究温度和时间对杨木木材颜色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比水热处理和热处理颜色变化的差异,探究水分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最后通过红外光谱探究在该过程中杨木化学组分发生的微观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和水热处理对颜色的影响规律大致相同,都使得木材颜色加深,但水热处理由于存在水的原因,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水热处理的杨木颜色更深;由红外光谱图
摘要 [目的]探讨框栏烟叶存储模式下最佳存储湿度。[方法]以自然非控仓储环境为对照(CK),在相同时间、相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设计不同仓储环境湿度开展试验,研究不同仓储环境湿度对框栏烟叶水分、烟叶温度、烟叶霉变及造碎、虫情、烟碱含量的影响。[结果]烟叶水分适宜环境排序为RH2组>CK>RH1组>RH3组。烟叶温度适宜环境排序为RH2组(平均烟叶温度24.7 ℃,最高烟叶温度27.3
摘要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杨梅、桑葚等新鲜水果中多种添加剂的方法。[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乙腈-甲醇-水溶液(V∶V∶V,1∶1∶1)作为提取试剂,经振荡及超声提取后,用纯水稀释及定容,经0.22 μm滤膜过滤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分析检测,采用Waters Atlantis T3 C18色谱柱(2.1 mm×150 m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潮州市售米粉转基因成分的情况,随机购买潮州城区主要市场售卖的米粉进行检测与分析。通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所购买的米粉样品的DNA成分,采用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PCR等技术对外源基因CaMV35S、tNO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有接近50%的检测米粉样品含有转基因成分,且均没有任何转基因食品标识。因此,为了促进米粉等大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规范化,必
摘要 随着农机智能化的发展,现有农机向智能化方向升级,机械换挡则是优化之路的瓶颈。针对此问题设计一种传统变速箱电动换挡机构,该机构由电动推杆作为主要换挡的执行部件,传感器为检测部件,通过继电器等电器元件组成控制机构。通过对该机构执行部件的设计及电动换挡的可靠性试验,验证该电动换挡机构可以完成挡位的自由切换,为传统机械向智能方向发展、远程控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电动;换挡;变速箱 中图分类号 S
摘要 农业园区是农产业转型的新增长点,在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的驱动机制下,促进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以园区为物质基础,立足农业资源,借助产业渗透、交叉和重组等方式,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以农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南京江宁大生农业科技产业园规划实践案例,从如何激发农业地区产业活力、如何组织片区内在空间模块、如何塑造特色农业生态景观三大规划难点入手
摘要 为了进一步明确汾阳市几种典型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1996—2023年汾阳市气象站物候期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96—2023年,小叶杨、榆树、蒲公英、车前、苍耳的展叶盛期均呈现提前趋势,小叶杨、榆树落叶末期和车前黄枯普期呈现推后趋势,蒲公英和苍耳黄枯普期呈现提前趋势。5种植物的展叶盛期,小叶杨、榆树、蒲公
摘要 在理论上构建了包含农业碳排放和碳吸收的正负环境要素在内的“绿色索洛模型”,考察能源资源投入和碳排污染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与约束,以消除农业经济增长中的环境代价。2011—2021年韶关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韶关市的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碳减排潜力模型测度韶关市农业碳减排潜力和潜力规模。结果表明: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效率均值为1.024,农业碳排放总量
摘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参与主体,其生产过程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对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质量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围绕广西靖西市黄金百香果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调研,分析该群体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现状及主体智慧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智慧农业技术采用受农民职业素养、农民风险意识、土地碎化程度、产业扶持程度、主体组织结构5个方面因素影响。并针对现状初步提出
摘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合理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可以促进产业兴旺。通过知识图谱分析WOS和CNKI学术资料,深入探讨国内外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现状,根据现状重点分析国内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和国外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化路径。结果发现,通过起步期-蓬勃期-稳定期3个阶段的探索,全球范围内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革。未来我国的农村产业结构将以休闲农业、美丽乡村和结构调整为导向,提出关于农
摘要 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涉农高职院校必须立足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实施“五共一建”校政合作模式是涉农高职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应然选择、地方借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和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互融共进的客观要求。该模式具有凸显合作协同性、体现精准聚焦和注重共建共享等内在特性。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应进一步优化完善“五共一建”模式内容并深入运用
摘要 为应对气候变化,在农业领域,我国及欧盟关于农业的减排固碳行为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欧盟的低碳农业政策实施以来,推进了农业减少碳排放与增加碳汇的进程,但也面临部分农业绿色新政遭到农民反对而被取消或搁置等问题与挑战。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刚刚起步,为加快推进农业领域减排固碳进程。我国可以借鉴欧盟碳农业发展经验,吸取其发展教训,通过加强土壤保护、增强农民低碳农业知识、加快农业
摘要 基于TOE理论框架,以湖南省40个县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究基层政府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作用条件构型与持续路径。研究发现:①在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加强组织规划、优化基础设施、完善市场监管和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是基层政府发挥作用的关键。②单一要素并不构成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条件,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多重因素并发影响,基层政府应当把握多样化组态路
摘要 目前我国优异的强筋和弱筋小麦品种品质性能已能与西方国家的小麦品种相当,以此为原料的优质面包和饼干等面制品品质也能与国外相媲美。但以面条和馒头为代表的大宗面制品发展反而相对滞后,与以强筋、弱筋小麦为原料的面包、饼干糕点等面制品品质相比,在品质标准、科技研发支撑体系、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从供给端的角度分析我国大宗面制品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消费端的特征及趋势,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摘要 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培育农村发展动能、保障农民就业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南通市聚力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新认定和立项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发展进程中成效显著,为建设农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但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投入不足、特色优势不够鲜明、示范引领作用不显等问题。在分析南通市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规划设计、规范园区建设管理、
摘要 基于黄河流域2011—2022年9省(自治区)面板数据,构建农民收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测度黄河流域农民收入质量、探讨区域差异,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1—2022年黄河流域9省(自治区)农民收入质量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农民收入质量的区间差异较大,阶段性特征明显,区域间差距拉大。②黄河流域农民收入质量整体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
摘要 地域文化景观是传统村落的重要载体与景观要素,实现环巢湖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是延续乡村文明的重要内容。通过挖掘环巢湖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提取其点线面景观要素,探讨如何营造差异性。经过实地调研与走访乡野,得到环巢湖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资料,分析环巢湖传统村落景观中点、线、面的营造思想。借助分析环巢湖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中点、线、面空间结构,从局部到整体,从中分析环巢湖传统村落目前发展问题,并对环巢
摘要 林业碳汇交易作为一种运用市场机制建立起来的新兴减排方式,目前已为世界各国所认可。我国同样致力于建设和发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省、市纷纷开展试点投入其中,但在林业碳汇交易实践中仍然存在较多法律问题。基于林业碳汇交易合同的视角,立足于目前我国碳汇交易的相关规定及实践,厘清目前碳汇交易合同所面临的交易法律法规不具体、交易主体范围过于狭窄、交易标的物权属不明、交易风险承担规则模糊的突出问题,并在
摘要 基于“四新”建设对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本科院校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的诉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探讨思政元素融入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植物学”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为实践案例,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教学设计采用思政线与任务线双线并行的方式,达到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力图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探索新的模式。 关键词 课程思政;项目化教学;植物学 中图分类号
摘要 结合新农科建设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以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导向,从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新农科背景下建设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课程“金课”的改革思路,以期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和新农科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 新农科;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金课;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摘要 新农科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要求高校以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态为引领,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高质量应用型农林人才,而协同育人是贯彻这一政策的重要途径。园林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农林专业,本科教育应鼓励组建跨学科团队,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推动学科优势互补与交叉融合;通过多主体协同、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产教与科教的融合;根据社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将遥感、地理信息、大数据融入教学与科研中